小学描写手法(小学生场面描写的有效指导)

场面描写既要勾勒出整体,于大处写意落墨,这是“面”上的要求,犹如骨架,又要刻画出局部,于枝节工笔细描,这是“点”上的技术,犹如血肉一般来说,“点”是指场面中的典型人或典型事,如某个具体的人物,“面”是活动的整体情况,如大部分人或所有人的表现点与面是铺陈、反衬的关系,要以“点”为主,以“面”为辅,有“点”无“面”,只是单纯的人物描写,称不上场面,有“面”无“点”,场面则会杂乱无章,往往中心不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学描写手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学描写手法(小学生场面描写的有效指导)

小学描写手法

(一)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场面描写既要勾勒出整体,于大处写意落墨,这是“面”上的要求,犹如骨架,又要刻画出局部,于枝节工笔细描,这是“点”上的技术,犹如血肉。一般来说,“点”是指场面中的典型人或典型事,如某个具体的人物,“面”是活动的整体情况,如大部分人或所有人的表现。点与面是铺陈、反衬的关系,要以“点”为主,以“面”为辅,有“点”无“面”,只是单纯的人物描写,称不上场面,有“面”无“点”,场面则会杂乱无章,往往中心不明。

点与面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映衬,才能使场面描写详略更得当,主次更分明。笔者曾引导学生这样写劳动场面:“开始大扫除啦!同学们个个干劲十足,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班级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扫地板的,三下五除二,利落地将边边角角清扫干净;擦桌椅的,搓搓洗洗,那脏兮兮的‘脸面’瞬间光亮起来……最辛苦的还是擦窗户的林勃然,他脚底垫着凳子,身子伏在窗户上,有的地方湿布一带而过,灰尘便一扫而光,而有的地方污渍似乎成心跟他作对似的,怎么弄也擦不下来,只好不停地用手去抠。忙活了好一阵子,一扇扇窗户终于变得光滑锃亮了。虽然劳动使人汗流浃背,但是大家不亦乐乎!”

这个劳动场面乍一看,“一片热火朝天”“大家不亦乐乎”,这就是上下两大片面包皮——“面”,给人的整体感受。再一看,“最辛苦的还是擦窗户的林勃然”,这个人就是中间夹的鸡肉——“点”,给人的个体印象,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就像是一个可口的“汉堡”。

(二)远近并茂,以近为要

场面有大小,亦有远近。远描是观察者对距离较远处的人、物的模糊描写,近绘是观察者对距离较近处的人、物的清晰描绘。写“远”处是为了厚实铺垫,丰富画面,写“近”处是为了突出主角,点亮中心,进行场面描写时应该以远写为次,不可喧宾夺主,以近写为主才能重点突出。

一位同学这样写放风筝的场面:“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绚烂多姿的风筝漫天飞舞,‘黑色的燕子’‘花色的金鱼’‘亭亭玉立的仙鹤’‘憨态可掬的熊猫’……它们在高空中比翼高飞,颤颤悠悠,扶摇直上。眼前的林海斌张口仰视,他的‘雄鹰’摇曳生姿!只见他动作娴熟,东一拉,西一扯,时而放线,时而收线,那‘雄鹰’便一会儿往上蹿,一会儿向下冲。那风筝似乎领会了主人的求胜心切,也不甘示弱,奋勇高飞。围观的人们也被这壮观的场面吸引住了,都仰头欣赏着,目光紧紧地追随着这些五彩缤纷的风筝,耳边不时传来‘啧啧’的称赞声……”这个作文片段描绘了风筝比赛的热闹场面。

作者先对远处同学们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风筝进行概括描写,使读者获得总体印象后,再把特写镜头给了眼前的“雄鹰”,不仅写了风筝,也写了主人,还写了身边的观众,这样写既有远距离的粗线条描画,又有近距离的细致处精雕,且又以近写为主,远近结合,烘托铺垫,让习作充满层次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三)动静交融,以动为首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相互包容而又各有侧重,场面描写包含环境描写,这决定了场面描写不仅要写出事件发生时周围的环境,而且要展现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又各有千秋,环境描写侧重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绘,多以静态为主,而场面描写则侧重于人物活动、动物活动的刻画,多以动态为主。

在笔者的细致指导下,一位同学写了挤地铁的片段:“地铁吕厝换乘站内亮堂的灯光映照着地上一双双花花绿绿的鞋子:红的、白的、黑的……凉鞋、皮鞋、运动鞋……等待坐车的年轻人个个低头刷手机,老人、孩子三五成群,时而说笑,时而耳语。随着‘列车进站,请先下后上……’的喇叭声响起,人群立刻聚集到一起,挨挨挤挤如同浪花似的向前涌去。

前排的人脸憋红了,双手攥出了汗,努力让自己保持平衡,不被人流给冲倒;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紧紧地把孩子护在胸前,生怕与孩子冲散;上班族抱紧了自己的公文包,小心地保护着包里的文件;最夸张的是后边那一大包货物,不用主人使劲,自己长腿似的被人流挤进了车厢。似乎一眨眼的工夫,人群就从站台上满满地塞进了车厢里,站台又恢复了平静。

这是挤地铁的场面,乘客的动作各不相同,但都与他们的位置、性格、身份相符合,妈妈保护孩子、上班族抱紧公文包、最好玩的是一大包货物竟然被挤了进去。同挤一车,动向不同,不禁勾起读者曾经挤公交、挤春运的回忆,可谓动静有致,情趣盎然。

(四)纵横交错,以横为先

场面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出现的,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习作,场面描写也必然要展示相关的空间和时间。这空间就是“横”的描写,东南西北,左右前后,周围人物,无所不及。这时间就是“纵”的描写,回顾以前,联想以后,自我感受,无所不包。“横”写意在展现所有人群的外在表现,目的在于塑造场面的宽度,是眼见为实,“纵”写意在反映独特个体的内在心理,目的在于增加场面的长度,是心想为虚。由此可见,横向群体与纵向个体的巧妙结合才是成功的场面描写,而这必须以横向描写为先。

(五)有机联动,言行为重

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绘,这些描写手法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静态动态的景物描写、语言动作的人物描写等。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而又以人物的言行描写为重,这是因为在场面描写中它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有位学生这样写跑步比赛的场面:“炙热的阳光也阻挡不了大家的激情!最后百米冲刺阶段,所有的选手都加足马力,使出了各自的洪荒之力,一个比一个速度快。我们班颜浩哲也不甘示弱,拼命摆动的双手像充足电的机器人手臂,双腿像风火轮一样,飞快地超越前面的选手。这时,我们都激动地冲向终点线附近,拼了命地大声叫道:‘颜浩哲,加油!颜浩哲,最棒!’我们的心紧张得都要跳出来了。到了,终点到了……只见浩哲比之前的第一名快了小半步冲过了终点线,广播激动地播出了第一名的获奖者:‘六二班颜浩哲同学!’我们几个好朋友紧紧地抱住了他,又叫又跳:‘颜浩哲,你真棒!颜浩哲,你最棒!’”这个场面描写的片段中,冲刺选手的动作刻画细致,啦啦队员的语言激昂有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显得激情四射且场面火爆。

俗语说:“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时,如将这些方法生搬硬套,必定会失败。我们应该指引学生先有场面的内心图景,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描写这一场面更适切,达到融会贯通,鲜活可感。这样写活场面才能留住精彩,才能使气氛更浓烈,场景更立体,情节更跌宕,人物更生动,感情更真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