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线(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每天早晨,杨建宇都会跟普通市民一样,搭乘地铁去单位上班,既方便又快捷。6年前,他作为合肥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1 号线首列车的发车司机,驾驶着0101 号地铁列车,开启了合肥市民的“地铁时代”。如今,合肥已经开通5 条地铁线路,客运量突破9 亿人次。与此同时,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在全省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圆上了憧憬多年的“地铁梦”。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线(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1)

杨建宇在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城车辆段检查车辆,他曾是合肥地铁首列车的发车司机。

合肥地铁首列车曾安排两名发车司机

如今,杨建宇已是合肥轨道交通4 号线乘务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每天,他带领着300 多名员工保障4 号线列车的正常运营。回忆起当年合肥轨道交通1 号线开通的时刻,杨建宇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

“1 号线是2016 年12 月26 日正式开通的。前一天晚上8 点,即将上线的司机组织了一次班前会,最后一项流程是大家进行了宣誓。”杨建宇清楚地记得,他凌晨4 点就起床做准备工作,“早上8点58分,正式运营的首班车开启。”

合肥轨道交通1 号线开通运营,圆了市民憧憬多年的“地铁梦”,也标志着安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2012 年6 月1 日,合肥轨道交通1 号线全线正式开工。当时的杨建宇尚未入职合肥市轨道集团,他没想到4 年后自己竟然成了1 号线0101 号列车的发车司机。

据介绍,由于专业技术过硬,他和一位同事被确定为首列车发车司机。考虑到0101 号车是合肥乃至全省的第一辆地铁列车,大家都非常谨慎,所以首列车司机安排了一头一尾两人。后来,新开线路基本就不再这样了,都是按照正常的“一车一司机”模式安排。

地铁正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

杨建宇大学本科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地铁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毕业后,很多同学进入新能源、电力等行业工作。杨建宇则是偶然看到合肥市轨道集团的招聘启事,选择成为一名地铁列车司机。

“当时对电客车司机岗位到底要做什么其实并不了解,只是单纯觉得全省都还没有地铁,如果可以每天载着很多人穿梭在城市的地下,一定很帅。”杨建宇笑着说。2014 年8 月,杨建宇正式入职合肥市轨道集团,成为合肥首批电客车司机。

“合肥已开通线路中,除了5 号线,其他的我都参与了。”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杨建宇颇感自豪。随着合肥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发展,未来杨建宇可能会参与更多的线路筹备工作,正如他说的“我与轨道共发展共进步”。

合肥市轨道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 年1号线开通时,投入载客列车26 列;2017 年2 号线开通,投入54 列;2019 年3 号线开通、2020 年5 号线南段开通,到2021 年4 号线开通,投入载客列车已达169 列。2022 年,随着21 列增购列车到段投入使用,目前已投入载客列车190列。

1 号线开通至今已近6 年,地铁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截至2022 年6 月,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突破9 亿人次大关,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97%,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中轨道交通分担率单月最高达48.55%。

“轨道上的安徽”描绘美好时代画卷

轨道交通几何式增长的发展势头,正在从合肥扩大到全省。

2021 年11 月3 日,芜湖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成为我省第二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同年12月28日,芜湖轨道交通2号线也顺利开通运营。

在滁州,全国首个连通两省的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轨道上的安徽”,完善加密高速铁路通道布局,加快形成以合肥为中心、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现代高效铁路网。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我省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完善合肥轨道线网建设,建成芜湖、滁州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马鞍山等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

到2025 年,我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 公里以上。其中,将建设滁州-南京、合肥-新桥机场-六安等城际铁路;建设合肥新桥机场S1线、马鞍山-南京等市域(郊)铁路;建成合肥地铁1 号线三期、2 号线东延、3 号线南延、5 号线北段、6号线一期、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和滁州轨道交通1号线等线路。

可以想见,未来安徽会有更多城市开建地铁,也会有更多市民圆上“地铁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伍静/文 余康生/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