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可能是致癌物很多人不知道 这个你家每天都在用的东西
绝大多数美食,煎炒烹炸之前,都得先过菜板这一关,家里大厨用得省的,几年、十几年也用不坏。
没想到,这个美食开始的地方,经过实验室检测,干妈居然发现了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
马上元旦、春节又要大吃大喝了,入口的事马虎不得,来看干妈检测实锤。
在厨房里,菜板的使用频率高、耐用,用完随手一冲,最多也就是洗涤灵洗一洗,谁家也不会三五天换个新的。
干妈向6个家庭征集了正常使用的菜板,实验员依次取样、培养基培养、计数↓
取样
培养
计数
结果,3款检出了剧毒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误食1毫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的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此次检出的正是B1。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曾曝光过一个案例:北京一位王女士被检测出患有癌症,此前,她的爸爸、哥哥都是因患癌去世的。
经过大量的分析实验,医生发现王女士家的菜板、筷子、碗上都有霉斑,推测霉斑里含有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这也是黄曲霉毒素的可怕之处——具有累积性。菜板、餐具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量可能很少,一两顿饭没什么,但它能在身体累积,经常摄入就可能导致胃癌、肝癌、肠癌等发生。
大鼠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北京医科大学曾用含20μg/kg 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喂大鼠,一年后大鼠患上肝癌。
其实,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成年人摄入1mg/kg(1000ug/kg)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厌食、呕吐、胃肠道出血等症状,损害肝脏及肾脏。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文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何计国教授指出,如果一个体重70公斤的正常人,只需要摄入20毫克(20000ug/kg)黄曲霉毒素就会死亡。
各种妙招都很难完全清除
菜板发霉是常事,水没控干净,几天就发霉发黑了。这次收集到的样品,6款中4款有明显霉斑↓
4款产生霉斑的菜板中,3款检出了黄曲霉毒素↓
虽然检出量最高也不过18.9μg/kg,但已经超过了国家对大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限值要求,更是超过了婴幼儿限值的近40倍↓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而且,黄曲霉毒素不仅是剧毒物质,生命力还非常“顽强”,它的耐受温度高达280℃以上,一旦产生极难完全清除。
除了菜板以外,发霉的水果、花生、坚果里都不排除产生了黄曲霉毒素,即使去除了发霉部分,未发霉的也可能被污染了,不建议食用。
所以,干妈劝你,已经发霉发黑的菜板该扔就扔,日常生活中没有一种消毒妙招能确保100%去除所有黄曲霉毒素。
唯一完全杜绝的办法,是不让菜板发霉。
黄曲霉毒素虽然毒性强又难以完全清除,好在它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所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能有效杜绝菜板上滋生这种剧毒物质。
生熟分开,定期开水冲烫消毒
菜板滋生黄曲霉毒素,首要条件是发霉,而“脏”又是发霉的先决条件,所以,需要先把脏的问题解决了。
生海鲜、肉类有些带有病菌,煮熟吃了没事,但这些病菌残留在菜板上,如果生熟不分,很可能污染熟食。所以,生熟分开,用完及时清洗。
为了验证网传的清洗、消毒妙招是否有用,干妈委托实验室检测了6种方式消毒后,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
虽然各种消毒妙招经检测全都有效,但干妈认为,一到两周开水烫洗1次,是最经济、简单、有效的清洗方式,不花一分钱就能去除绝大部分细菌、霉菌,将黄曲霉毒素扼杀在摇篮中。
保持菜板干燥、悬空放置
菜板在温热、潮湿的环境里很容易发霉,所以,清洗干净的菜板,最好用干净的抹布擦干净,放置在通风处。
南方比较潮湿,尤其要注意菜板的干燥问题。
网友“人力飞机“分享:我在东莞二十多年,发霉的东西遇过不少,我的菜板倒从未霉过,用完就洗干净四面悬空挂起来,偷懒可能是发霉的主因。
有刀痕、开裂、霉斑的该扔就扔
家里的菜板多久换一次?这个没有统一的答案,在检测中干妈也发现,用了10年的菜板,只要清洁、维护得当,也可以很干净。
但菜板出现了下面这些问题,细菌、霉菌很容易在缝隙中滋生,保不齐就有黄曲霉毒素。所以,菜板刀痕明显、有裂痕、发霉的该扔就扔,别心疼。
刀痕明显
有裂痕
发霉
厨房无小事,关乎一家老小的健康,能不能保持一块小小菜板始终干净,说到底还是习惯的问题。
用完一烫、一擦、一挂,三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持续几年,几十年,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不管主厨的是爸爸妈妈,还是家里的老人,只有强烈认识到黄曲霉毒素的危险性,才能彻底保证一方小小菜板的干净、干燥。
说一千道一万
不如把文章转给主厨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