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大方向 畅通金融循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大方向 畅通金融循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1)

思客:2019年和未来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什么?

冯煦明:现代经济是一个主体多元、结构复杂、相互交织的动态循环系统。循环畅通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保证。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大气候”,是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跨越的必经之路。在大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国民经济循环处于深刻调整之中,容易出现堵塞不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宗旨就是要突破藩篱、矫正激励,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优化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顺应和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不断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几年时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循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堵塞,突出体现在金融体系循环的堵塞上。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多发频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所降低。金融循环不顺畅也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使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019年和未来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畅通金融循环。通过畅通金融循环这“一着活棋”,来激活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过程中的资源有效配置。

思客:畅通金融循环有哪些具体举措?

冯煦明其一,理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交通、电信、电力、市政设施等领域长期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由于多数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正外部性等特点,因而难以简单地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与市场积极配合,主动、高效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成功的典型经验之一;但也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积累、杠杆率持续攀升等问题,不仅集聚了金融风险,而且系统性地降低了金融效率。

当前,应当尽快理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将基建融资从常规金融体系中单独剥离出来。建议结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行的特点,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机制,扩大标准化的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降低基建融资对普通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

其二,有序剥离处置不良债务,主动去杠杆。

过去十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金融效率下降的一大原因在于存量债务缺乏市场出清机制。大量僵尸企业的呆坏账得不到核销,不断地借新还旧,债滚债,消耗金融资源,一方面导致金融体系和中国经济负重前行,另一方面阻碍了要素资源向新经济领域流动,拖累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当前,唯有主动、精准、有序地剥离处置存量不良债务,方能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效率,助力中国经济轻装上阵。具体而言,一是要及时建立完善银行呆坏账处置机制,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核销不良债务、主动去杠杆。二是对于负债主体,要推动法治化的破产清算程序,理顺企业退出机制。建议梳理若干典型案例,推动僵尸企业法治化破产清算,提高《破产法》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思客:除了这两大举措之外,还有其他手段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

冯煦明:除了畅通金融循环之外,如下三方面的改革对于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提振信心、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也至关重要,是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畅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双循环”。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编辑:熊丽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