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

|贝勒知识局

编辑|贝勒知识局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

前言

说起高考,相信很多刚刚经历过的人,都难免会产生紧张和不安,毕竟高考是莘莘学子们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两年前受疫情的影响,学生们没有一个好的复习条件,高考不得不延迟举行,可除此之外,还有一次高考也很特殊,那就是1977年,那年的高考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考试。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

1977年高考

毛主席逝世,邓公身负重任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序幕也随之开启。

邓公为了中国更加繁荣富强,有心大力推行国防教育,势必要对科学教育做出改观,但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摆在面前的是一道道的难题。即使如此,邓公也没有忘记主席在世时的心愿。

接下来这段故事是我们每个国人都必须了解的。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4)

在终结的文化大革命后,我们有了这十年艰苦的经验总结,要想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这和人民是息息相关的,但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才最为关键。

为了大力培养人才,邓公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科教兴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邓公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根基,没有知识就没有发展的可能,于是开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紧抓我国的文化和教育。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5)

邓公提出科教兴国

如果想要科教兴国,第一件事就是要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以后科教兴国,为祖国建设发挥作用。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导致国家有许多文盲。邓公当时的观点就是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如果想要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6)

那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呢?

一天,邓公面见了科学院副院长方毅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他们二人听说邓公要接管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都非常兴奋。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问题也非常多,但邓公并没有因此放弃,坚持要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7)

刘西尧

邓公邀请著名专家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7年八月份,邓公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此会议邀请了30多位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其中就包含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和苏步青。

邓公特意让助理前去邀请他们两位,但陈景润当时并没有参加那次会议,当助理找到他时,发现他独自一人在一个环境特别差的房间,屋里堆满了演算题,就连有人进门他都浑然不知。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8)

陈景润

助力邀请他前往北京参加座谈会,他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因为他根本就没听到对方说的什么。

当时的他对外界可谓已经达到了与世隔绝的状态,在他眼里只有数学,只知道每日昼夜不分地做题。

助理看到如此专心致志的他,实在是不忍心打扰,于是便默默离开了。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9)

陈景润

但就是因为他长时间处于条件很差的办公环境,导致他生病住院。就连住院期间,陈景润还是一如既往地解算着数学题。

回到北京,助理向邓公汇报这件事情,邓公也是悲喜交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因为陈景润已经到了住院的地步,实在是感到惋惜。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0)

而当助理找到苏步青时,屋内的环境和陈景润的相差无几,唯一有差别的就是光线充足,助理礼貌性地跟苏老打招呼,得到的却是苏老冷漠的回应。

因为听说助理是从北京来的,他现在这幅模样就是北京高层里的小人所造成的,没有好的科研环境和学生,自己很是烦躁。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1)

苏步青

助理便告诉苏老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中央请他去北京开会,说完便把手中的请柬递给苏老,苏老也一手接过请柬。

但没想到的是,接过请柬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打开看里面的内容,而是直接顺手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内,随后便继续自己的工作。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2)

苏步青

助理看到苏老的这般行为也是一头雾水,并说这个请柬很重要,是中央邀请您的,但换来的却是苏老的冷漠,并反问助理这个有什么用处。

助理斩钉截铁地回答:请您去参加科学座谈会。

没想到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苏老,直接用手猛拍桌子,说自己不需要开会,他需要的是助手,需要的是学生。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3)

随后故意问助理,他是自己的学生吗,助理无奈的回答不是,苏老便直接想要请他出去。

助理一脸懵地看向苏老,并向苏老传达这个是由小平同志主持,他非常重视,所以派他特地来这儿接苏老。

听到这一番话的苏老,情绪却异常激动,是邓小平邀请他去北京的。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4)

于是赶紧走到垃圾桶旁边,把自己刚刚扔掉的请柬又重新捡了回来并立即打开查看,看到请柬的苏老不顾颜面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助理看到这一幕也很是欣慰,随后苏老用颤巍巍的语气告诉助理,请他转告小平同志,自己一定准时到达!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5)

苏步青

科教工作座谈会召开

当年8月4日,科教工作座谈会在北京正式召开。

召开专家们进入会议室时,有些人的泪珠已经在眼里打转,因为他们认为终于可以为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了。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6)

座谈会正式召开

屋里每个凳子上都写有他们各自的名字,以便他们更方便找到自己的位置。当邓公进门时,屋内掌声瞬间响起,邓公挨着每一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握手,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当邓公走到苏步青面前时,苏老语重心长地说,小平同志,你还记得我?邓公满心欢喜地说道,你苏步青是数学领域的专家,我邓小平怎么敢忘呢?等一下还要听苏老的发言呢。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7)

在场的30多人可以说来到这个会议是非常不容易,有的人远在异地,但一听说小平同志要召开教育为主的座谈会,那么路程的距离便不能阻止他们。

邓公示意大家坐下,所有人目光都注视着邓公,没有一个人落座,邓公也是说不出的感受,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语重心长地说,我请求大家坐下。最终各位专家才安然落座。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8)

邓小平示意大家坐下

他在会议中提到,我们国家要搞现代化,必须从科技教育入手,如果不从科技教育入手,那超越就等同于一句空话。

因此这个会议的内容就是在科技教育方面该如何做得更快,做得更好,如何能符合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包括学制、教材以及教员的来源、办学的方针和具体的措施。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19)

邓公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他希望大家消除顾虑,畅所欲言,他想听到的是最真实的声音。

会议刚开始时,各位专家并没有积极踊跃的发言,邓公也知道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以至于大家都有很多顾虑。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0)

于是邓公便缓慢起身,无奈地说,同志们,我们国家现在的局面太危险了,我们落后别的国家太多了,如果我们再这样下去那亡党亡国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我邓小平清楚,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识大体、顾大局的,在艰难时刻,在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就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良传统。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1)

这次中央的分工,邓公主动请缨分管科技教育,当时他说这算是外行领导内行的,因为邓公说自己是外行,领导他们那些内行,他的任务就是放点空炮,助点威风。

说到这里,在场的各位都不禁笑了起来,邓公觉得这下子气氛一下就好多了,对各位专家笑着,希望大家可以放开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棍子公司,我们要消灭棍子,还有幌子公司,鞋子公司也都要给它去掉。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2)

所谓鞋子公司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朋友相聚,邓公希望各位可以放松一些,就像是回到家一样,要不拘礼仪,不拘小节,想要大家心里的得到解放,让大家畅所欲言的谈,邓公的发言再次迎来了轰鸣的掌声。

此时看到自己面前的苏步青有种想要畅所欲言的感觉,并且外国人称他为中国的数学之王,于是便走到苏老身前,非常委婉的让苏老带头发言。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3)

苏步青

苏老也不再约束,说出了自己心中压抑许久的话,苏老身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组的教授,手下有多个精英,都是天才中的天才,甚至被称为十八罗汉。

但迫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最终都解散了,但如果想搞科研,人是必须要有的,邓公听后立即询问苏老,当年的十八罗汉现在还有名单吗?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4)

苏老果断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人员名单,直接递交给了邓公,邓公看后直接交给身边的下属,说十天之内名单上的人员必须找到并调回原科研单位,不得延误。

苏老看到这番场景,也是感动得痛哭流涕,千言万语不能表达出自己心声,于是走向邓公向邓公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敬意,并向邓公肯定,数学研究组!他一定能再搞起来!在座的各位这才满满释放心里的压力,纷纷都说出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5)

座谈会结束,邓公欲恢复高考制度

通过这次为期五天的会议,邓公和专家们决定,为了能让中国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同时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此次高考不受年龄限制。

中国所有知识分子,只要是想参加高考的人,无论贫穷富有,无论婚配与否,而且已经有工作的,甚至不需要征得单位同意,全部都可以参加,只为了中国能发掘更多的人才。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6)

所以最后制度就是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这个决定一出来,就引得大多数人议论纷纷,有些人为此而高兴,但有些人受文革的影响,认为这不符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所以并不支持高考。

邓公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认准了对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做。根据邓公的决策,在高校招生会议上讨论甚是激烈。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7)

比如应届高中毕业生要下乡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没有接受再教育就直接去上大学,这样很难保证世界观。

其次,那些年高中也没有好好上课,就算直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也保证不了生源的质量。既然恢复高考就得有个统一的标准,否则学生的文化水平不一样是没法上课的。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8)

学生上课

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邓公在大会上勇于站出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我们国家需要的是人才,所以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他们自愿报考,各学校再择优录取,人才就是这样出来的。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29)

甚至在会议上大发雷霆,对反对的人说出了赞成就干,不赞成就改行的狠话,充满了魄力。

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977年10月5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的工作意见,规定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高考制度。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0)

如今的事实证明,当年的恢复高考是正确的。

1977年10月底,高考正式恢复,消息一出,新华书店门口买资料的人数不胜数,甚至很多人都买不到复习资料,有的人为了书,甚至前一天晚上直接住在书店门口开始排队。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1)

因为那些老课本这几年都没怎么印过,高考政策一出,全国书店瞬间被“洗劫一空”,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中国人民的满腔热血,有书的人可以正常复习,没书的就去借那些有书的拿来抄,把整本书都抄一遍,以此来复习。

我们知道高考通常都是在夏季举行,在邓公的强力推进下,高考一天都不能再等了,而1977年的高考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考试。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2)

虽然天气寒冷,但考生们的心却是炽热的,考场中学生们用心答题的模样令监考老师也很是欣慰。这次的高考人数高达570多万,包含年龄参差不齐的各种青年。

高考恢复这40年来,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这些年的经济腾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3)

高考制度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是真正为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做到了保驾护航。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终于开始步入了正轨,知识分子再次拥有了对未来的希望。

高考制度延续至今邓公是大家永远不能忘怀的,他为了恢复高考,态度坚决不顾一切,他强硬的态度让高考恢复变成了现实。

(1977年邓公最为震怒的一次)(34)

参加了1977年高考的那一批学生在心里都会对邓公感激不尽,高考不仅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也为我国在新时期以及后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