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后为什么传位皇帝(康熙庙号本应是)

《孔子家语·庙制》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古时候的君主死后,后人会根据他生前的贡献,为其尊上庙号。其中有功劳者,称祖;有德行者,称宗。

这里所说的“功”,还不能只是一般的功劳,而必须是开创之功,王朝的奠基人。比如汉朝,建立王朝的刘邦称“高祖”,中兴王朝的刘秀称“世祖”。其他皇帝,即便在治理国家上有再大的功劳,都只能称“宗”。

在古时候,并非所有皇帝都有庙号。如果后人觉得某个皇帝既没有功也没有德,便不会为其尊奉庙号。只是越到近世,名器泛滥,即便是无道昏君,死后也能混个“X宗”的庙号了。

康熙最后为什么传位皇帝(康熙庙号本应是)(1)

因为开创之功的成就比较难达成,物以稀为贵,庙号中“祖”的含金量要远高于“宗”。一般来说,一个王朝之中,最多只有两个“祖”。

而在清朝,则竟然出现了三个“祖”。他们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

按照惯例,“太祖”一般指的是开国皇帝的庙号。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肇基于辽东,可以说是清朝的开创者,太祖的庙号符合他的功绩。

“世祖”,则一般指王朝中承上启下的皇帝。顺治在位时,清兵入关夺取神器,入住中原,将清朝版图扩大数十倍,算是一种“再创业”,也是对国家有开创之功,所以世祖的庙号也用得贴切。

比较有争议的,是圣祖康熙皇帝。

康熙最后为什么传位皇帝(康熙庙号本应是)(2)

清朝帝系传到康熙时,已经是第四代皇帝了。康熙得来的江山,是从他父亲手中继承过来的,而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按照道理来说,康熙并不是清朝的开创者,因此他的庙号本不应该是祖,而应该为宗。

就连继承康熙皇位的雍正皇帝,都在谕旨中直言:“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

雍正心思细密,遣词造句都是经过缜密考虑的。雍正用“旧典本应”这四个字,言下之意是想要打破惯例,为康熙尊称祖号。当然,雍正也给出了他的理由:

“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馀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

雍正说的这些,大多数也是实话。第一,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为大清立下的功劳确实不小。第二,康熙在位61年,为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之君主,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是清朝之康乾盛世的奠基之人。

所以雍正下了这样的结论:“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

康熙最后为什么传位皇帝(康熙庙号本应是)(3)

不过,是否因为康熙有上面的这些功绩,就配得上称祖呢?我们可以将他与唐太宗李世民做一个对比。

论开创,李世民有领兵征伐之功,打下唐朝江山,有他不小的功劳。论守成,李世民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开启了贞观之治,同样为后来唐朝的盛世打下了基础。即便如此,李世民的庙号,也只是“太宗”。所以说,康熙称祖,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按照惯例,还是称宗更合适一些。

如果没有雍正的干预,康熙称宗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至于为何雍正一定要尊奉康熙为圣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当时的心境。

雍正刚刚经历了残酷的九子夺嫡,最终脱颖而出夺得皇位,想必对康熙有很深的感激之情,有报恩的心理在里面。另一方面,雍正抬高父亲的地位,其实也是巩固自己的皇位。

最后大臣们拟好康熙的庙号“圣祖”给雍正批示,雍正“持针刺中指出血,将奏内圣祖二字圈出”,也足见雍正对为康熙尊奉庙号一事,是非常重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