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宝安区人力资源局)

人社局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宝安区人力资源局)(1)

核心提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在我国阔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坚持党管人才、党兴人才和党聚人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步推进人才引进、就业创业、技能提升“三大工程”,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宝安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参与湾区竞合、共建“黄金内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社局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宝安区人力资源局)(2)

宝安坚持主办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培养紧缺型人才。

不忘初心强服务

筑巢引凤聚优才

在全市首创博士工作室;在全市率先设立深圳人社宝安人才服务工作站、宝安国际人才服务站;确认开通《宝安区高层次人才证书》电子证照……这一项项创新举措,成为区人力资源局坚持党建引领、优化服务造优势,筑巢引凤聚优才的一组剪影。

为锻造人才服务长板,该局在高标准运营国家级产业园——宝安人才园的基础上,又创设“深圳人社宝安人才服务工作站”,依托宝安政务5G智慧化服务平台,推出视频联办服务,市民通过智能服务设备一键链接市人才园行政服务大厅,实现市区两级200余项人社业务一站式办理。

为纵深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该局连续承办四届深创赛国际赛,同时加快筹建湾区国际人才港,全面构建集招商引资、高新技术合作、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境外高端人才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人才约12万人,认定市、区高层次人才4926名,发放各类人才补贴约21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宝安区博士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的起草完善,全区博士后工作站(基地)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家博士后工作站、39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博士后71名。

砥砺奋进搭载体

紧贴民心促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推动大众创业,是保障人力资源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区人力资源局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搭建“云招聘”平台,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招聘活动1000余场,开发就业岗位80余万个。同时,组织区内优质企业,远赴湖北、广西等地的高校,开展校园招聘;组织缺工企业赴劳务输出大省,开展劳务对接和校企合作;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联盟,实施“一企一策”,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完善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成为该局推动大众创业并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区成功创建省、市、区创业孵化基地61家,总量居全市首位。其中,骏翔U8引入和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多家,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成为2021年全市唯一通过认定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海归岛作为全市首个海归人才公益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人民日报和央视广泛关注的网红创业孵化器。建成3年来,该岛共吸引185个海归创业团队入驻,其中20个团队在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80个团队已在宝安落地企业,注册资本超2亿元。

党建引领促赋能

职业技能大提升

“在成立职业培训机构党支部的基础上,全力推动成立宝安区职业培训行业协会,以搭建职业培训机构信息共建、交流互通、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就业能力提升。”该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区人力资源局持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的“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十三五”期间,培训企业员工156万人次,发放各类补贴7.7亿元。连续多年主办深圳技能大赛——宝安区职业技能竞赛,加快粤菜师傅、飞机维修师、工业互联网等紧缺型技能人才的选拔、引进,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其中,今年8月份举行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数据采集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开创了“一赛两会”(“1场主体赛事 1场专家对话 1场技术产品展”)办赛新模式,吸引了来自54家企业和院校的144位选手参赛,为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胡蓉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