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

文/孙海帆

如果要问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哪一部电影对地主批判和揭露最深刻最彻底,对穷苦人翻身解放的表现最令人扬眉吐气,那非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毛女》莫属。《白毛女》本属革命文艺的“保留节目”,在1945年它就以歌剧的形式出现在延安鲁迅艺术剧院的舞台上,可以说,它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具教育意义的歌剧之一,因为它,无数战士满怀着对剥削阶级的仇恨而奔赴战场。1950东北电影制片厂以同名歌剧为蓝本,将《白毛女》搬上了银幕。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

影片海报

电影《白毛女》由水华、王滨、贺敬之、丁毅、杨润身编剧,王滨、水华导演,田华、陈强、胡朋、李百万等主演,其故事广为人知: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张守维饰)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田华饰),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胡朋饰)及其子王大春(李百万饰)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2)

恶霸地主黄世仁(陈强饰)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李壬林饰)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3)

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4)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5)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6)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7)

《白毛女》于1951年3月公映,其时正逢解放初期“镇反”运动的高潮,因此这部在政治上配合形势且在人物表现上甚为极致的影片立刻轰动全国,除了善良、美丽的喜儿,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恶霸地主黄世仁。在《白毛女》之前,虽然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卫国保家》和《辽远的乡村》、《刘胡兰》等电影中已经出现了几个地主形象,但和《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相比,这几个地主就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在此之后,“黄世仁”就成了所有恶霸地主的“形象代言人”。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8)

另外从本片开始,中国电影建立了最为经典的“地主与农民”关系的模式,黄世仁不劳而获、追债逼死人命、抢占民女且流氓成性,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为人不齿的污点于一身。杨白劳的名字也很形象,干得再多也“白劳”,而喜儿的形象则是“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这一概念的最佳诠释,还有当上八路军的大春则象征着给农民带来春天和希望的人。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9)

而从横向比较而言,虽然《白毛女》是革命题材,但其核心故事模式还是具有相当东方文化的特征,它和朝鲜的《春香传》等许多民间传说相类似,就是失去保护的女主人饱受摧残,最后“天降神兵”,自己的人回来帮她们报了仇,所以,仅从故事的性上来说,《白毛女》虽无创新但却经典,这也是它能在艺术上成立的原因,为此,《白毛女》也获得1951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0)

本片主创“兵强马壮”,导演和编剧水华也是中国最具才华的电影编导之一,他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留学日本,1940年投奔延安与本片另一位导演王滨合作导演了几部歌剧,1949年他任东北鲁艺实验剧团团长,在《白毛女》之后,水华还导演了《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多部华语经典作品。1995年,著名中国电影导演水华去世,终年79岁。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1)

水华

说到本片不能不提编剧贺敬之,这位红色文艺战士用其一生的作品讴歌革命和共产党的领导,除了《白毛女》等歌剧和电影作品,他主要的成就在富有政治激情和态度的新诗歌上,贺敬之后曾担任文化部代部长。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2)

贺敬之

本片另一编剧丁毅在《白毛女》之后又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延水长流》、《夺印》、《傲蕾·一兰》、《董存瑞》、《抱住枪杆不撒手》、《打击侵略者》等电影剧本,丁毅后曾担任总政歌剧团、文工团团长。1998年丁毅去世,终年78岁。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3)

丁毅

电影《白毛女》还有位编剧杨润身是位从农民到战士出身的创作员,影片中的杨白劳的形象部分来自杨润身的父亲,此后,杨润身成为专业编剧,但由于电影作品《探亲记》受到江青点名批评而命运发生转折,直到1978年后才恢复工作。2020年原天津作协副主席杨润身去世,享年97岁。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4)

杨润身

《白毛女》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饰演喜儿的时候她才22岁,至此后,田华就一直是一位为广大观众关注和喜爱的电影演员,如今,93岁的田华还经常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在此祝田华老师健康长寿。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5)

田华

杨白劳的饰演者张守维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位“杨白劳”的扮演者,他从延安鲁艺一直演到大银幕,可以说把杨白劳这个角色完全“演透了”。但《白毛女》之后,张守维专攻戏剧,曾担任京剧《断桥》和评剧《小姑贤》的导演,之后又专门从事戏剧教育。1966年后,张守维受到冲击中断了工作,直到1973年才在电影《青松岭》中扮演了个小角色,2004年,“杨白劳”张守维逝世,享年86岁。

60至70年代老电影白毛女(红色电影故事20:从著名歌剧到著名影片的白毛女)(16)

张守维

本片导演王滨、主演陈强在前文有所介绍,在此不赘述,其他演员李百万、李壬林等容后文介绍。

下一期,介绍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人民的战士》。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写,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