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险的10种昆虫(你一脚下去会不会踩死一只国家级的珍稀昆虫)
说起国家级的保护动物,
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等。
可大家知道吗?
昆虫界也有很多国家级的保护动物。
如果由于我们的无知,
哪天一不小心弄死一只珍稀昆虫,
还是国家二级甚至一级保护的,
那......
(会不会被判刑?!)
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
为了让各位昆虫达人能慧眼识珠,
不至于酿成惨祸,
还是来认识一下我国的珍稀昆虫吧!
二级保护动物
拉步甲
拉布甲,拉丁学名:Carabus lafossei,属于鞘翅目步甲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脚下海拔1500~2400 m的山间,以及四川、福建、江西等省,数量稀少。
拉步甲的成虫体长30~40 mm,体色变异大,有多种色型,通常全身金绿,鞘翅表面有若干瘤突,能够折射出漂亮的金属光泽。它们白天潜藏于枯枝落叶、松土或杂草丛中,晚间活动,多捕食鳞翅目、双翅目昆虫及蜗牛、蛞蝓等小型软体动物。
硕步甲
硕步甲又叫大卫步甲,拉丁学名: Carabus davidis,属于鞘翅目步甲科,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成虫体长33~40 mm, 拥有蓝紫色的胸部、金绿色的鞘翅,加上背部美丽的雕刻状纹路,显得十分精美。它们常常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浇浅土层,昼伏夜出,与拉步甲的食性相当,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大大的益虫。
阳彩臂金龟
彩臂金龟并非是一种,而是一属,是鞘翅目金龟科彩臂金龟属 Cheirotonus ,全属共10种,包括:麦彩臂金龟 Cheirotonus macleayi 、格彩臂金龟 Cheirotonus gestroi、台湾彩臂金龟 Cheirotonus formosanus 、阳彩臂金龟Cheirotonus jansoni 等,它们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彩臂金龟中阳彩臂金龟因为数量较多,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还被认为价值连城,当然这是谣言。它们在我国南方很多省市都有分布,生活于常绿阔叶林中。成虫体长约70 mm,体重约40 g,长椭圆形,前足特别长大,超过体躯。成虫产卵于腐朽木屑土中,幼虫栖息于大型朽木内,成虫则易被光所吸引。
戴叉犀金龟
戴叉犀金龟,拉丁学名: Allomyrina davidis,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山区。大家可能对戴叉犀金龟不够熟悉,但一定认识它的知名亲戚——独角仙(双叉犀金龟)。虽然与亲戚相近,但样貌也有不同,主要在于雄虫的额角、雌虫的头部和前胸背板有很大区别。戴叉犀金龟雄虫体长23~55mm;雌虫体长12~32 mm。它们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喜欢食用树木流出的汁液或水果。
扭尾曦春蜓
扭尾曦春蜓又称尖板曦箭蜓,拉丁学名: Heliogomphus retroflexus,属于蜻蜓目春蜓科。扭尾曦春蜓分布于福建等地,分布区狭窄且数量稀少。
雄性腹长37 mm,后翅长34 mm。头顶、后头及后头后方都为黑色;前胸主要为黑色,杂有黄斑;足大多黑色;翅透明,微带褐色;腹部黑色并缀以黄色斑点。
棘角蛇纹春蜓
棘角蛇纹春蜓又称宽纹北箭蜓,拉丁学名: Ophiogomphus spinicornis,属于蜻蜓目春蜓科,国内分布于北京、河北、甘肃,较为罕见,北京的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它的主要栖息地。
棘角蛇纹春蜓的个头比扭尾曦春蜓稍大,雄性腹长40 mm,后翅长35 mm;雌性腹长47 mm,后翅长40 mm。它们头顶黑色,后头及后头后方黄色。前胸黑色,具黄斑;合胸和足大多红黄色;腹部红黄色,两侧各具一个黑色条纹。
鳞翅目的凤蝶科有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双尾褐凤蝶 Bhutanitis mansfieldi、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和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三尾褐凤蝶
三尾褐凤蝶又名华西褐凤蝶、三尾凤蝶,属于凤蝶科凤尾蝶属,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生活在海拔20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
三尾褐凤蝶是中国特有蝶,体中型,前翅长42~48 mm,后翅具尾状突起3个,故称为三尾褐凤蝶。
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拉丁学名: Luehdorfia chinensis,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华山亚种分布于陕西的华山、太白山等地。
中华虎凤蝶体长15~20 mm,翅展58~65 mm,翅黄色,间有黑色横条纹(黑带),酷似虎斑,亦称横纹蝶。除翅外,整体黑色,密被黑色鳞片和细长的鳞毛。在各腹节的后缘侧面,有一道细长的白色纹。
阿波罗绢蝶
阿波罗绢蝶,拉丁学名:Parnassius apollo,属于鳞翅目绢蝶科,分布于我国新疆、蒙古、土耳其和欧洲一些国家,被认为是冰河时期的残余种,有很高的科研、观赏价值。是中国蝶类中最为珍贵的蝶类之一。
阿波罗绢蝶是一种中型蝶类,翅展50~80 mm,翅质似薄的丝织品,故得名“绢蝶”。前翅较圆,白垩色,翅表有许多黑点、灰白斑,这些斑点的形状、密度及其强度常随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后翅通常有显著的鲜红色斑点。触角主干灰白色,有浅黑色环带。
缺翅目通称为缺翅虫,英文为zorapteran。最早命名的一些该目昆虫为无翅昆虫,而将目名命为缺翅目,后来才发现了该目昆虫的有翅类型。这是一个古老而特化的类群。全世界已知近40余种,中国仅知4种。
中华缺翅虫
中华缺翅虫,拉丁学名:zorotypus sinensis,属于缺翅目缺翅虫科,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由于栖地遭到破坏,分布区过于狭小,濒临灭绝。中华缺翅虫是一种仅中国特有的小型昆虫,体长约3 mm。个体为黑褐色,头部较大,呈倒三角形,活动灵活。
墨脱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拉丁学名:Zorotypus medoensis,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通常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幼虫与成虫常聚集在一起,喜在倒地树木的树皮下活动。生物学特征与中华缺翅虫相同,主要以真菌孢子及螨类为食。
双尾目的昆虫俗称为双尾虫和铗尾虫,简称(虫八);英文为dipluran。全球已知约800种,我国已记录50余种。多为细长、淡色、无翅的小型昆虫,生活在土壤、落叶等隐蔽潮湿的环境中,畏光,行动活泼。取食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等。近年来,有以该类动物独立为纲者。
伟铗(虫八)
伟铗(虫八),拉丁学名:Atlasjapyx atlas,分布于我国四川等地,由于分布区域过于狭小且栖息地遭到破坏而频临灭绝。伟铗(虫八)是非常大型的铗尾虫,体长40~50 mm,触角较长,腹部长而肥大,末端有钳。它们行动敏捷,受到侵犯时会用尾铗攻击敌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蛩蠊目昆虫俗称蛩蠊,英文名Grylloblattids或ice bug,是昆虫纲的一个小目(仅28现生种),起源于原直翅目——原蠊目的共同祖先,起源时间至少可追溯到上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其祖先为具有微弱飞行能力的半水生昆虫。它是昆虫纲孑遗类群之一,又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
中华蛩蠊
中华蛩蠊,拉丁学名:Galloisiana sinensis,属于蛩蠊目蛩蠊科。1986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名为“中华蛩蠊”。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没有蛩蠊目昆虫”的空白。该虫发育缓慢,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7~8年,杂食性,适宜温度在零度左右,超过16℃死亡率显著增加,故高温是限制其迁移和扩散的主要阻隔。另外其成虫无翅,扩散能力很弱,种的分布区非常狭窄。
金斑喙凤蝶
金斑喙凤蝶,拉丁学名:Teinopalpus aureus,属凤蝶科喙凤蝶属,金斑喙凤蝶仅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少数地区,是中国特有种,也是中国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
体长30 mm左右,两翅展约110 mm,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色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金黄色,它常飞行在林间的高空,也时而停在花丛间。其姿态优美,犹如华丽高贵、光彩照人的“贵妇人”,因此被称为“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也被暂定为我国国蝶。
图片来源:Pinterest Google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作者:空凤小仙
更多精彩请关注人呆手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