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处即故乡留不住的乡愁(乡愁人生若得如云水)

昨天早上风小,就上了北塂后山一直往北山走。记得小时候,这北塂的山上全都是大大小小的松树,初秋的雨后松树下面有好多黏窝和扎窝食用菌,特别是扎窝味道极其鲜美,属于名副其实的山珍。山上有名无名的野生中药材处处可见,上学的时候勤工俭学经常来采挖。自从分产到户以来,山上的原生态植被全被开垦种上了桃树栗子树,如今桃子树基本没人管理了,荒芜了,杂草丛生。有人管理的栗子树的地方也都是裸露的泥土沙石,已经没有半点原生态植被了,山珍和药材全都没有了踪影。无法恢复的原生态植被,将永远是人们心头上的痛。

走到最高处的山头,北面山坡就是九龙圈村的地盘,人家这里原生态植被保护得很好,松树林葱葱郁郁,一片生机勃勃。南眺向着我们口子村的地盘拍了几张照片,天气有点霾,出来照片倒是有点意境,远处群山环绕,叠嶂层峦,曲径通幽。

忽然想到了两句诗“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查了一下这是宋代释守净 《偈二十七首》的一首禅诗: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或许是受《南华经》中逍遥游思想的影响,又或许悠然和安闲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云水作为一种特有的意象,深受中国文化人的青睐,流传于很多传统的作品中,渗透于我们的文明血脉里。诗人画家们要创造诗情画意,总是难以离开云水的渲染与衬托。而对禅师们而言,则彷佛更喜欢直接将自己视为云水的化身。

这首诗偈就对云水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有人说:云水之所以如此自在,如此惬意,是因为他们的迁流,从不加任何自己的意思在其中。对于他们流经的地方,从无好坏净秽的分别,再美丽的地方也不留恋蜷住,再贫瘠的地方也不拒绝前往。云水之所以具滋养容含之德,是因为他们顺应“满则溢之,亏则盈之”的自然平衡,不向高耸处炫耀,只向低洼处补给。云水是完全随缘的,云水是无私无争的,云水又是无限无滞的,云水如此活活泼泼的表现给我们。人如果能如云水一般摆脱名枷利锁的束缚桎梏,不自我设限,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遇而安,随喜而作,该多洒脱、多逍遥!自在的人生就是包容的人生,有了包容的心,生命才是富有的,“铁树开花遍界春”,自然有非凡景象。

人过着洒脱的自然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风光。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常住乡下,有乡愁,有禅意。

心安处即故乡留不住的乡愁(乡愁人生若得如云水)(1)

心安处即故乡留不住的乡愁(乡愁人生若得如云水)(2)

心安处即故乡留不住的乡愁(乡愁人生若得如云水)(3)

心安处即故乡留不住的乡愁(乡愁人生若得如云水)(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