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

你曾经照顾过3~6岁的小孩吗?

他们有没有一直问「为什么」,直到你崩溃?

——「 学习方法」综合解析11。

你是否经常觉得生活很无聊 ?

没什么人想见,没什么想玩?

看文、看书、学课,然而并没什么印象?

有多久,你没有问过「为什么」了?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姑姑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为什么姑娘」。因为我总是没完没了的问为什么,把每个人都问到崩溃。最后,大人们只能愤怒的回答我:「没有为什么!」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1)

现在,我4岁的女儿也经常问为什么。

—— 为什么龙要把公主抓走?

—— 为什么今天我不能穿裙子?

—— 为什么那个男孩叫莱昂?

有研究资料称,一个5岁的孩子每小时平均要问25个为什么,一年会问上万个问题。

不要小瞧这些为什么。

大脑快速运转的时候,正是我们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

当你失去了好奇,你对生活就失去了兴趣。无聊、没意思、没印象随之而来。

因此,我们需要「像孩子一样」。


前几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学习过程中,将抽象信息具体化的几种方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让具体信息抽象化」的方法。

今天的主题是,「寻找本质」。

如何寻找具体信息的本质呢?

有一种方法,我叫它「什么什么学习法」

与上篇讲到的假设法非常类似,假设法是使用「假如……」类词语开头;而「什么什么学习法」,是使用带有「什么」的词语提问:

是什么?

为什么?

还能是什么?

为什么?

不是什么?

为什么?

……

如何使用「什么什么学习法」呢?

1. 向孩子学习,激活你的好奇心

我们在介绍假设法时,提到过要启动元认知。详见「10」追剧/看综艺/读小说,也能用来学习?。

使用什么什么学习法,同样也需要启动元认知。

打开大脑监视器,让它提醒你:不管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不要急着说「是」或「不」,而改说「什么?」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2)

只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你就从「固定型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中抽身,推开了「成长型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大门。

同时,也开始调用人类大脑宝贵的思维财富:好奇心。

它引导我们将模糊转化为清晰,将不确定转化为确定,是我们学习和创造的主要内在动机之一。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2. 将你的「什么」实体化,记录下来

与假设法类似,我们使用什么什么学习法时,同样要把思维过程记录下来。

事实上,记录非常重要。

要知道,动物也有好奇心。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3)

但是,动物的好奇心只局限于「是什么」,人类却会追求「为什么」。

而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想法常常「一闪而逝」,如果不启动元认知,强行将你大脑中的「什么」变成实物,它很快就会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

3. 尝试寻找答案,但价值在于过程

最核心的一步是:我们要尽量去寻找「什么」的答案,又无需太过看重这个答案。

怎么理解呢?

人们总是倾向于获得一个明确的结果。

但之前我们分享过,对世界的所有认知,永远都只是“相对正确”,而不是“绝对正确”的。详见「6」都爱追求性价比,你想过“信息性价比”吗?

因此,重点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而答案本身只是附加的产物。

《科学学习》把问题分为两种:「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缺失的问题」。

例如:

—— 为什么以80脉的速度开车,4个小时可以到达?

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

—— 为什么马伊琍和文章会离婚?

属于结构缺失的问题。

看出区别了吗?

结构良好的问题,通常很容易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它比较适用于理解现有概念。我们学数学时经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典型的结构良好的问题。

而结构缺失的问题,即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它的答案模棱两可,可能存在多种声音、多种角度,更多适用于探索未知。

生活中,我们提出的「什么」,大部分都属于结构缺失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如何尝试挖掘答案呢?

可以使用以下步骤: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4)

注意,这些步骤中,对于学习、思维提升,其价值核心在于猜想问题的答案

猜想过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① 「是什么」的问题:对要素进行提炼,尝试概括本质。

例如,之前我们讲过的堵不如疏,这个词语的来源是治水。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5)

②「为什么」的问题:以答案作为新的问题,多重复几次。

例如,

为什么我必须996上班?—— 因为公司要求996。

为什么公司要求996?—— 因为只有996公司才有发展。

为什么只有996公司才有发展?—— 工作时间长,产出多。

为什么工作时间长,产出就多?—— 员工的工作时间 = 产出量

为什么员工的工作时间=产出量?—— ……

ps:大家看出这个例子里的逻辑问题了么?

实际上,猜想了答案,「什么什么学习法」就可以算是初步完成了。

而有追求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向前进行,去收集资料(尽量收集多种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资料)、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辩证思考,并尝试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调整自己的猜想。

4. 定期梳理和复盘,从问题中发掘兴趣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生总要有点兴趣》。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或许,可以通过问题来寻找。

如果按照前面的步骤,不断的提出「什么」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很快你就可以积累很多的问题。

每个人好奇的方向和领域不同。

你对哪类问题最好奇?哪类问题让你有向下挖掘的冲动?解开哪类问题让你获得的快感最大?

通过梳理这些信息,尝试着发掘你内心真实的偏好在哪里。

同时,定时复盘之前自己的猜想,你可能会发现之前猜想欠缺的地方,提出新的猜想。将自己「思维进化」的过程实体化。

最后,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什么学习法」呢?

假设法与什么法,都是采用特定句式来引导我们处理信息的。

假设法是“向未来思考”,通常,它代表着「how」。我们思考的是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应对的思路。

什么法是“向过去思考”,也就是「what」和「why」。它让我们思考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前因后果是什么。

数学中什么是学习法(11什么什么)(6)

将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就成为了标准的「黄金思维圈」(what,why,how)。


以上,今天给大家分享了让具体信息变抽象的「什么什么学习法」,它帮我们寻找事物的本质,提升信息的浓度。而我们要做的只是:激活好奇心,随时提问并记录下来,给出自己合乎逻辑的猜想。

阅读到这里,感谢你付出的时间^ ^。

按照惯例,留下一个执行清单,大家一起来完成吧~

执行清单:

  1. 每天提出至少1个「什么」类问题,并记录自己猜想的答案,起码坚持1周;
  2. 1周后,汇总清单1的问题列表,选出自己最好奇的前3个问题;
  3. 清单1中的问题,哪个是你最感兴趣的?对它进行深入的挖掘(收集不同资料、辩证思考、尝试验证、获得反馈)。

(未完待续……)

ps:完成清单的同学,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执行成果哦^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