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比例题解题技巧(用一道简单的基础题)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举一反三、一学就会,但几乎没有老师和家长去教学生怎么做才能举一反三。

典型的比例题解题技巧(用一道简单的基础题)(1)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个人修行”,而忽略了“老师领进门”的重要​性​:老师领对了路,学生才更容易进行高效的个人修行,但如果老师一开始就领错了路,学生再努力,又能​得到多少收获呢?

典型的比例题解题技巧(用一道简单的基础题)(2)

父母养育孩子,肯定要给孩子吃饭喝水。如果一个父母说“我每天给孩子的食物中,都包含多种肉类,营养很均衡”,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个父母很负责、他的孩子很幸运、而且一定​能长得人高马大?

但是,当你发现他的孩子骨瘦如柴时,你又会​怎么想呢?当你通过暗访发现这个孩子的父母确实每天都会买不同的肉类、而且还真的给孩子吃,你又是​什么想法?你会不是认为是这个孩子挑食或者消化不良、或者肠道吸收能力太差​?总之,一切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父母已经尽力了?

但是,当你最终发现 父母给孩子吃的肉都是半生不熟的、甚至是生的,最终导致孩子患上了厌食症,这时候,你还认为导致孩子骨瘦如柴的罪魁祸首是孩子自己吗?

同样道理,老师讲知识点,不止是把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这么做还不如直接让学生读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把“为什么是这样的” 、“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能是另外一种形式”、“为什么那种描述就是错误的”之类的问题,用学生能听懂的白话解释清楚;

老师讲题,也远不止是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或者教给学生一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方法(这么做不如直接让学生看参考答案),更重要的是 要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做才能找到这个方法,每一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典型的比例题解题技巧(用一道简单的基础题)(3)

上面是一道非常基础和简单的题,刚学完乘方运算的同学,至少有一半是可以做对、做好的​。

如果老师再把这道题讲一遍,学生是不是会掌握得更好呢​?原来没做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就学会了呢​?我想绝大多数父母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还用说吗​?老师讲过了,孩子肯定会说得更好啊”!

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老师并做不到​。对学生最大的伤害,往往都披着​“对学生好”的外衣。

比如下面的解法,来自一个在某一个平台粉丝数量超过130万的帐号

典型的比例题解题技巧(用一道简单的基础题)(4)

(​说明:该视频只讲了这一个解法,上面是它的完整过程)

再看一看它的讲解​话术:

“(前面是读题干)我们来看,n^200<2^300,那我们怎么来求n的值​呢?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也写、这个2^300也写成几、某个数的200次方,是不是就可以比较出来n的​值的大小了?那我们来看,2^300​我们怎么写呢?……”

仅以上话术,就足够把学生坑惨了,后面的就不用写了。

首先,基本可以断定,讲题人很可能是没有经过练习、直接讲解的,所以中间才会出现磕巴的情况,而且视频很可能没有经过剪缉(首尾应该有修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以小人之心冒昧地揣测一下,就是这么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毕竟人家追求的是产量,只要能通过平台审核、能增加流量就可以了,视频中的语言问题无关紧要,至于能不能帮到学生,根本不是它们关心的问题,人家的目的并不是提升学生成绩甚至培养出一个学科状元​!

其次,它是以拔高题的名义讲解的,但是通篇没有提到任何理论依据。

原来不会做(或者没做对)的同学,为什么不会做(或者没做对)​?

不会做的​原因,无非两点:第一,不知道用哪个理论​;第二,不会用理论​;

做错的原因,除了以上两点,还可能是因为中间计算时​出错了。

老师读题时,整个过程不提理论依据、不讲分析方法,结果就是 原来会做的同学没有收获甚至还会受到负面影响(本题的方法很差、学生都不一定用),原来不会做的同学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听完之后要么还是不会做、要么就是死记硬背​、越学越痛苦。

第三,这种讲法对学生产生的隐藏伤害

上面的话述中,它说“可以比较出n的值的大小”,实际上应该是“求出n的取值范围”,因为 n只有一个,一个数怎么和它​本身比较大小呢?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呀,学生能明白意思就行了呗​!”但是,要注意,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管是用语言表达、还是用文字描述,都有一定的规范,老师这种不规范的表述,会在潜移默化中可能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伤害,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种表达,如果出现在考试中,会被扣步骤分,如果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造成的损失可能无法估量,就像“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样。

另外,根号2是一个确定的数,1.414是它的近似值,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跟学生说“根号2约等于1.414”,但如果把它写到答题过程中,就是一种非常业余的表现。

在我的视频中,我经常强调“答题过程中,不要跳过关键步骤”,但有时候写的多了,也可能会被扣分,在答题过程中写“根号2约等于1.414”就完全是多余的,这和“把因式分解的过程完完整整地写到答题过程中”有​本质区别。

学生可以用这个方法答题,老师也可以讲这个方法,但如果老师只讲这一个方法,就非常坑学生了;​我估计学得好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不会用这个方法,而老师却把它当成一种常规方法讲解,而且全程没有任何解释,岂非误人子弟?虽然我上,这种解题思路局限性非常大,如果把题目改成“n^200<2^240”,就很难用上边的方法计算了​。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能按照老师讲过的方法做就​很好了,又怎么能要求他们灵活变通呢?

附上我的讲解视频,抛砖引玉,​请大家理性讨论。

初二数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首先要远离低效教学的老师

最后声明:我无意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但写这类文章,说别人的不好是不可避免的,就事论事,​请读者不要扩大化。

另外,我全网的粉丝也才一万多一点儿,不及人家一个平台粉丝量的零头(某平台粉丝量超135万),但我始终认为“医生和老师,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讲良心的职业”,最起码,我不会为了流量,去做那些浪费学生时间、埋没学生天赋和潜能的事。

我始终认为 我的视频是真正能帮到学生和家长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成绩,与网上那些几十万粉丝的视频相比,并无不及,也不比教育部app上的教学视频差。但我的视频,不管是评论还是点赞,都是非常少的,这是让我感到比较​难过的。长此以往,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我衷心地希望我能真正地帮到尽量多的学生和家长,但愿我能坚持得足够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