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乘客的火车有什么危险吗(火车在运行中为什么要不停地)
前一阵子我和一个朋友视频聊天,由于我在车站,身边就不时地传出火车鸣笛的声音。不一会儿朋友受不了了,就问了一句说,火车怎么一直叫个不停,不感觉到烦吗?我仔细一想也是,火车为什么要一直鸣笛呢?可能我已经习惯了火车的声音,听不到反而有些不习惯。今天我就来说说,火车为什么要一路走一路叫?
先卖个关子,你能听出来一列火车发出的笛声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火车上有电笛和汽笛两种喇叭,所以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今天不说火车在站内的鸣笛,只说火车在路上的鸣笛,回到正题。
1、警示、提醒作用
其实火车的鸣笛和汽车的鸣笛是一样的,都是起警示、提醒作用的。当我们在路上开车看到前面有行人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按两下喇叭,意思就是提醒前方的行人后面有车来了注意安全。或者当我们看到有行人或者车辆想强行通过某个地方,我们就会鸣笛警示他,不要走危险。火车司机也是一样,当看到铁路线路的两侧有行人时也要进行鸣笛提醒,生怕行人一不注意就溜进轨道里面,其次也是警示周围的行人,火车正在通过不要抢越线路。
2、提前量的安全预警
你说看到行人后再鸣笛还说得过去,路上连个鬼都没有,还有大半夜鸣个鬼的笛。那是因为火车从运行中到停下来需要一定的制动距离,短则几百米,长则一千多米。也就是说,当火车司机看到铁路线路上有行人,确认其影响行车安全,再采取鸣笛措施是来不及的。所以一定要有提前量,提前多少不好估量,干脆全程保持鸣笛状态。听着是有点烦,但如果你经常在铁路边上行走,切记不要烦,就把他当成是一种危险的提示,也就是火车司机在向外界传达火车的位置信息,确保最大范围内大家都知道火车过来了。这就好比汽车过转弯地带时鸣笛一样,提醒周围人我(汽车)要过来了,大家注意。
3、话虽如此,但真的有必要一直鸣笛吗?
首先我敢肯定地告诉你,非常有必要。我以前也觉得没人的地方或者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 能不能减少鸣笛次数,甚至不鸣?直到我亲身添乘过几次后,我就再也没有疑问了。有一次我添乘一列货车,途径一个镇上时有一群小孩在铁路上捡石头(道砟)玩,那时刚好是一个大转弯,小孩应该是听到鸣笛但没看到火车,也就没有离开,等看到火车时才立马跑开。还好小孩行动敏捷,司机用了紧急制动,停下来的位置早已超出小孩们所在位置还往前十几米。还有一次经过城乡结合部,自从进入该区间火车司机就一直在鸣笛从没停过,即便如此还有人在距离火车二、三十米的位置抢越线路。他都没想过万一自己脚一滑没踩稳,他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还有……等等很多。所以要一直鸣笛,不能停。
4、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预防路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铁路部门也做了很多路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比如铁路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等等一切可能来铁路边的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对司机的要求更高,首先从班前休息开始,必须按时睡觉,有专人负责叫班,班前酒测等等措施。我们都知道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火车也一样,开火车不喝酒,喝酒就下岗。其次对司机的要求是驾驶过程必须全神贯注,认真监视前方,一手放在制动闸上,一手放在喇叭上。可以说只要你上了火车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有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司机能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处理措施,至此你明白为什么火车要一路走一路叫了吗?
5、事故处理
虽然已经做到这样了,但还是会有意外发生的,我曾经就处理过一起火车撞死人的事故,其中就和鸣笛有关。那天大概是晚上十一点的样子,司机报告道路旁边疑似有一具尸体,让处理。接到报告后我叫上民警带着手电筒马上去现场确认。到场后确认是一具尸体,随后120到达也宣布了死亡,死亡原因就是被撞死的。经过几个小时的调查,死者的身份确认了,也通知了家属前来处理后事。至此我的工作就算完了,后面的工作就由专人负责了。但我听话死者家属要求赔很多钱,并提出了很多质疑,其中有一条就是当时司机是否鸣笛提醒。很明显死者家属是受了高人指点。最后经过调查事故的复盘是这样的。火车司机通过时一直是按标作业,认真监视进路,并且有鸣笛提醒。但是火车的行车记录仪上并没有发现死者的身影,也就是说司机的角度是看不到死者的。而后在火车的尾部发现了血迹,并确定是发生碰撞的位置,再加上现场的调查结果,事故的原委是这样的。前行司机按规定正常通过,死者也听到了鸣笛声并在旁等候,夜晚由于光线不好,死者臆测以为火车已经全列通过,而当时其还戴着耳机便走上线路与正在通过的火车发生碰撞,并且当场死亡,而后被后续的火车司机发现并上报。
看完事故调查报告后作为行业内的人,我感觉非常的可惜,他原本有很多机会避免这起意外。如果他过去时用手机照一下,如果当时站着多玩一会儿手机,如果当天他没有戴耳机……火车通过时那么大的噪音肯定能救他一命。但意外就是意外,发生了就真的发生。最后就希望所有人都能对危险的提醒有敬畏之心,生命只有一次。#火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