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征大会师个人体会(名家张思涛)
文 | 张思涛编辑 | 万能小茜
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战略转移中,有几个城市将成为红色圣地永载史册,一是出发地瑞金,二是转折地遵义,三是落脚地延安,四是会师地会宁。
由兰州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影片《大会师》是国内第一部正面描写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大会师的故事片。这部电影的价值首先是由“大会师”这个题材的历史意义决定的。
1936年10月的会宁“大会师”宣告了史无前例的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国民党蒋介石“追杀围剿”共产党人的企图完全破灭;“大会师”同时意味着红军各方主力部队集结到陕北党中央周围,开始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新的历史征程;“大会师”也宣布了张国焘分裂党的阴谋彻底破产,全党更加团结,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会宁“大会师”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重大意义使我们感到,影片《大会师》填补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空白,是今天深入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一部不可或缺的作品,也是这一题材创作中的一个新收获。
对于文艺创作来说,题材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发掘。影片《大会师》通过对1936年会宁“大会师”过程以及前后“长征”历史的真实描写,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徐向前和张国焘等历史人物的生动刻划,鲜明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在艰苦革命年代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使广大观众从中感受到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是表现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这是贯串全片的一条红线。影片运用“上下结合”的双重叙事手法,主线描写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层,他们忠诚的革命信仰、坚定的“北上”路线、不屈的人格意志;副线描写一组虚构的革命战士形象,从传一、承武、书同、枣儿到雪梅、么妹等,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不怕牺牲、无所畏惧,创造了胜利的历史。万里长征的胜利源于何处?正如片中毛泽东对枣儿等战士们所说:“是你们用坚定的信仰和生命,迎来伟大的长征的胜利。”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仍然深感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明确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是彰显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重大意义。全片的故事情节,贯串一个主线,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北上”和以张国焘为首的“南下”的矛盾冲突。影片采用“北上”与“南下”并行对比描写的手法,表现了两条路线的不同目的、不同命运、不同结果。从懋功会师、松潘分手、张国焘另立中央,一直写到中央红军“直罗镇大捷”和红四方面军“兵败百丈关”,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胜败分明的对比描写,形象地表现团结的重要、纪律的意义和分裂的罪恶。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中,《大会师》第一次正面、客观、具体描写了我党与张国焘机会主义、分裂投降路线的矛盾斗争,以此告诫我们:全党团结、顾全大局对于革命事业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影片《大会师》摄制成功,我们要感谢历史,感谢“长征精神”,感谢影片编、导、演各方面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劳动。这里特别想提到一个影片制片人、甘肃省白银市原政协主席李义先生。拍摄一部反映长征红军在家乡会宁“大会师”的电影,是李义退休以后的一个宿愿、一段红色情结,为此他四处奔走,呼吁、策划、筹措民间资金……呕心呖血,整整努力了三年,终于取得成功。我们要向他表示祝贺、表示致敬!
(作者为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获取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商务合作21474250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