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

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1)

文 | 翟礼

学数学的女性“应该”是怎样的?这是朱雯琪最近的疑惑。据报道,今年3月,28岁的朱雯琪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专业硕士毕业,并拿到了两个数学方向的全额奖学金,将继续攻读博士。

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2)

朱雯琪

毕业之际,她在微博发布了一段制作不算精良的纪念视频,没想到被不少网友质疑“学历造假”“学媛”,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有网络科研答主认为她“气质和学术不搭”;还有数学大V给她出题,大意是不太相信她能做出来。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女性,从事科研乃至数学的女性,好像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样子,偏离这个模板,就都应该接受质疑和审视。

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我们可以对一个职业群体或者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笼统印象,但是不能将这种笼统印象施加到这个群体的所有人,让其适用于每一个人。

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3)

“朱朱”在微博发布的毕业视频引发质疑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偏见。时至今日,学霸也早已经没有了固定形象,他可以是狂野男孩,也可以是新潮少女。前些年,一些知名科学家已经算是打破了科研女性的刻板印象;近些年,也有一些“另类学霸”成为话题人物,这些其实都是对“群体性人设”的破茧。

只不过,这个过程显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以朱雯琪为例,在其答完题后,又发现新的针对她的质疑在涌现,学历之后是奖学金,奖学金之后是质疑“背后有运作团队”等等,一波接一波,让她陷入了“不可能完成”的自证。

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4)

不少人质疑其学历、专业真实性

的确,缺乏事实依据、基于主观想象的质疑,只会让被质疑者陷入无限自证的循环。因为从一开始质疑者就没打算公平对话,他们只负责画问号,而你只能被动地去自己证明。你用铁的证据回答完一个问题后,他们会立刻安排下一个问题。他们的目的根本不在对话,而是想不断让自己的偏见自洽。

而且,在这样的所谓质疑中,质疑者还很容易逾越边界。如报道还提到,对朱雯琪的质疑还蔓延到现实生活中,她的邮箱、住址被曝光,还有人去查她朋友的学历和背景。这就明显侵犯到了当事人的隐私,突破了理性质疑和讨论的边界,游走到了违法违规的边缘。

女孩子抗拒数学(不存在一种女性叫)(5)

朱雯琪在牛津大学官网上的照片

另外,还要认识到,如果我们无法容忍那些突破固有印象的人,无法尊重他人的个性和自我展示,那么我们同时也是在锁死自己的发展空间。

须知,这种标准化的“样板”形象是有一种驯化力的,它会在无形中去教导人们你应该是什么样子,你的一切行为和形象都得围绕这一套标准来,必要时还得牺牲掉你个人的喜好甚至优势。如此,最终消磨的不仅是生动的个体,还有潜藏在自主意识之中的创造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自主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世上,不存在一种女性叫“数学女”,只有一个女孩叫朱雯琪。愿你我在各自的专业、职业群体里,皆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