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

很多时候,实力这种东西是想藏也藏不住的。比如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元曲高手贯云石,就是一个实力藏不住的人物。贯云石,号成斋,祖籍西域,是一位元代散曲家。他家世显赫,叔父曾任宰相,父亲历任担任要职,母亲是名儒之后。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贯云石年纪轻轻就世袭官爵,但做了几年官后他就厌弃了朝中的尔虞我诈,开始了漫游生活。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1)

贯云石一生存小令70多首,在当时颇有名气。漫游期间他每到一处都受到文人的追捧,一日他游至南方的一个小镇,当地一位乡绅便宴请当地文人一起为他接风洗尘。在宴席上大家自然要让他露一首,于是有位当地才子便让他写个“命题作文”,要求文中要出现“金木水火土”5个字,又要每句都含有“春”字。这样的要求对一般文人来说,自然是颇有难度的,但贯云石只思考了片刻,便写出了这首炫技之作《清江引·立春》: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2)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清江引”是曲牌名,属于双调。当时正值立春时节,于是贯云石就以眼前的春景立意来写这首小令。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3)

全曲共有五句,一句一景,句句不重。首句写的是春天女子们的头饰打扮,“春燕”指的是当时的一种风俗,立春时女子们将纸剪成燕子形状别在发间。她们四处赏春,头上的春燕和金钗一起随着她们的步履摇动,令整个街头小巷都热闹起来。作者不直接写立春热闹的场景,而是通过头饰这一细节侧面烘托,可谓相当高明。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4)

第二句“木杪生春叶”中的“木杪”指的是树梢,树木逢春悄无声息地长出新叶来,这一句的静态美与前句女子们的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第三句“水塘春始波”写的是春水,池塘里开始泛起层层波浪,这可能是春风的作用,也可能是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游动,作者在这里不直接明说,而是用留白让读者自己想象。同时这二、三两句的对仗也是极工整的,以“水”对“火”,以“始波”对“初热”,读来朗朗上口。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5)

第四句则是写气候的回暖,气温上升其实正是树木长叶、水波兴起的直接原因。最后一句写的是春耕,耕种的时节,水牛也开始在地里劳作了。这句里还暗含了一个“打春”的民俗,在这一天农人要假意打牛来迎接春的到来。

佳节好景随春到上联(高手宴席上写首妙作)(6)

纵观这篇小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一句一幕,每句都有一个春字,将民间百姓在立春时的活动与春景完美融合。而把每一句的开头连一起一读,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首藏头小令,藏着的正是“金木水火土”5个字,令人叫绝。虽说到了元代,诗词确实是没落了,但元曲的兴起却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这首元曲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