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这个名字,她是奥地利女作家,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

因为她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因此引发广泛争议。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

她的这部诺贝尔获奖作品举世闻名,且在2001年被导演麦克尔·汉内克搬上了银幕——

《钢琴教师》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2)

原著小说自出版后便饱受争议,有人强烈批判,也有人强烈叫好。

作为小说获得了诺贝尔奖,显然是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而作为电影它同样获得了奥斯卡金榈奖提名,显然也得到了影视界的认可。

那么这部争议颇多的影片究竟讲了什么呢?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3)

女主艾丽卡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钢琴家,她平常参加一些音乐典礼,结交一些社会名流。

表面风光的女教师,背地里是一个禁欲长达四十年的老女人,她永远板着一张“棺材脸”,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是开心。

她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像小学生一样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4)

母亲情感破裂,家庭经营失败,她把女儿视为人生重来的唯一解药。

才华横溢的艾丽卡从小就被母亲控制,不得已放弃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钢琴教师。

40岁,没有爱人,母亲还强迫艾丽卡跟她睡一张床,她只能趁没人的时候一边看着电影,一边拿出小刀来自残。

这种表里不一的生活让艾丽卡看上去有些不正常,直到华特的出现,她的脸上才有了一丝笑容。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5)

华特是个20岁左右的帅气男孩,他主动要求加入艾丽卡的辅导班。

虽然艾丽卡对他一见倾心,但表面上却很克制。

可她清心寡欲的样子反而让华特为之着迷,于是华特开始对艾丽卡疯狂追求。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6)

一个压抑已久,一个血气方刚,一拍即合的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

一天,艾丽卡给华特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非常露骨又直白,但是从字里行间华特读出了艾丽卡对母亲长期控制自己的极大不满。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7)

艾丽卡讲述了来龙去脉,母亲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这也不许,那也不行,以至于艾丽卡40岁也没对象,不仅如此还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理想。

艾丽卡觉得自己就像是笼中之鸟,心里渴望自由却又对笼子外面的世界充满担忧。

这种矛盾让她在母亲的控制下逐渐妥协,所以她想要在华特这里,用极端的方式来冲破这个枷锁。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8)

说到这里,你或许能略微明白这部电影是在讲什么。

如果你把它当“师生恋”来看,或许觉得有些怪异,而影片的核心其实是表达了艾丽卡被母亲长期压抑的人性

而母亲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强权”,在片中是一种批判。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9)

读完信的华特并没有满足艾丽卡的要求。

晚上,艾丽卡躺在那张双人床上,母亲还是唠叨个不停,艾丽卡终于没有忍住,她把母亲压在身下,以示报复。

这种反抗当然逞了一时之快,但之后便是无限的沉默,一个摆脱不掉母亲阴影的附属品又怎么会有未来呢?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0)

在这里,导演把人性的扭曲在艾丽卡身上展现到了极致。

她恨母亲,不仅把这恨意表现在脸上,最后更是付诸于行动。

她薅母亲的头发,甚至在母亲打她耳光时会还手反抽她一个。

然而她也会抱着母亲哭泣,依偎在她怀里。

这种既恨又爱的矛盾心理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让艾丽卡深陷痛苦之中。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1)

而母亲呢,她觉得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她早就亲手将女儿推向了深渊。

艾丽卡从来都没有奢求什么,她要的只是自由而已

即便到最后,艾丽卡也并没有在华特那里感觉到快乐,反而是越来越多的空虚罢了。

原来,一切也不过如此!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2)

最终,两人的感情因华特的退出而终止,心如死灰的艾丽卡生无可恋。

几天后的演奏会上,艾丽卡再次遇见了华特,华特轻松地向她打招呼,仿佛把两个人的感情视为一场游戏。

反观艾丽卡,她显然是动了真情。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3)

看着华特远去的背影,艾丽卡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小刀,朝自己的肩部刺去。

她输了,她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她收起小刀,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向了门外的大街,她放弃了演奏,即便观众席上有自己的母亲。

一个人长期的压抑会怎样(长期性压抑的背后)(14)

最后这个细节突出了艾丽卡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在她呆滞的眼神中你究竟读出了什么?或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部电影给每个观众带来了很多的思考,这个思考也是一种启示。

无论是“以爱之名”的束缚还是“强权”的压制,过度禁锢迟早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因为生活需要排解,欲望需要发泄,这是人性的本能。

否则人们对事物的热情会灰飞烟灭,最终走向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