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

胜水的神奇传说 文/ 郎咸雷 张叶君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1)

胜水的神奇传说有很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一片琉璃瓦,胜水思源钟鸣”“一步三眼桥”了,这三个传说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给本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一、“一片琉璃瓦”

坐落于青岛胶南胜水河畔的胜水小光明寺,建于解放前,是日照五莲山大光明寺的分支。据史料记载,五莲山大光明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历时五载完工,明崇桢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多次复修和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寺院建筑群。在历史上素有通天之举,登山远眺,层峦叠障,苍松翠柏,间以光明寺楼台亭阁,异彩多姿,相得益彰,甚是巍峨壮观,为山东省四大名寺之一。鼎盛时期,全寺拥有楼、台、亭、阁150余间,僧众300余人,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藏经楼、大悲殿、伽蓝楼、西配殿、钟楼、三寺门建成,重塑了22尊像。其中观音菩萨像为贴金彩塑,华美异常。胜水小光明寺是按照大光明寺的布局设计与建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片琉璃瓦的传说了。关于一片琉璃瓦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个了。某天,五莲山大光明寺的主持在做完早课后,心绪不宁,翘首远观,突然发现,东边天空色彩斑斓,奇香无比,似有异象出现,遂招唤得意弟子到眼前,面授心机,令弟子往东寻一处风水宝地督建光明寺分寺,依立佛法。弟子希望主持师傅能指点一二,主持师傅笑而不语,领弟子来到正殿,只见大殿重梁挂柱,飞檐琉瓦,琼顶玉柱,气势雄伟,在太阳的映照下,神彩奕奕,佛光普照。主持亲自登梯,取下一片琉璃瓦片,交予弟子,弟子心悟,包好琉璃瓦,拜别主持师傅,一路向东风餐露宿,顶风带雨,化缘礼拜,寻找有缘之处,这一日,弟子来到胜水河畔,正待洗手坐禅,忽地包内琉璃瓦奕奕放光,嘶鸣不止,弟子连忙将琉璃瓦从包内取出,供奉高处,只见琉璃瓦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佛光乍现,灵动斐然,弟子心中一动,登高远眺,发现此处风光旖旎,草色青青,河水碧波荡漾。商贾众多,人气几足,曲幽旷远、清净庄严,水润泽备,紫气东来。弟子遂将寺庙地址选于此,宣扬佛法,开坛讲经,布善道施,善男信女颇有捐赠,不出几年,便按照五莲山大光明寺模样建造胜水小光明寺一座,所有布局皆与其一模一样,不分其右。尤其门口两座石狮子,蔚为壮观,建成之日,弟子将琉璃瓦放于大殿正梁上方。此时正值中午,天空中佛光再现,笼罩在胜水上空的云雾慢慢散去,穿过云层看金顶金碧辉煌,四方普贤在云中行走,万佛参禅,高高矗立在远处山尖,佛法庄严。引得众多信徒参拜礼佛,香火极旺。

胜水河自有记载来,每过几年便要发一次洪水,每到灾年,两岸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自胜水小光明寺建造后,暮鼓晨钟,佛法普度,每到初一十五,琉璃瓦神彩奕奕,散发奇异光芒,常有老人夜观小光明寺上空异象频现,似有蛟龙呻吟,又仿佛万佛朝宗,大家发现,胜水河发洪灾频率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人传言,因此处是海眼,连接内陆与大海,常有水蛟顺水向上作乱,故在此建造寺庙以镇水蛟。也有人说琉璃瓦乃海龙王鳞片化身,被玉帝派往胜水镇守一方,造福黎民。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解放后,寺庙曾被用做了学校,大钟被用做了铃铛,每天早上,勤学苦读的胜水子弟们背负着祖辈的期望,在清脆的铃声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新中国胜水的第一代中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77年“破四旧”的时候,村里有好多老人都不舍得拆,一直拖着,最终胜水小光明寺也没有被保住,全部拆了,拆寺庙的时候,据参与拆寺庙的老人回忆,从基座挖出来很多很多蛇,密密麻麻的的,纠缠在一起,多到得一筐一筐 的往外抬,特别瘆人,于是大家又想起了那个传说。那一片琉璃瓦和钟楼上的大钟最终也杳无音信,归隐山林,失去影踪。大门口的两个大狮子也被砸碎扔进了河道里了,后来,参与拆寺庙的人第二天就多有害眼疾和脚痛的,好长时间也没好利索。令人唏嘘不已,颇有感叹。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2)

二、“胜水思源钟鸣”

“晨钟暮鼓”指的是在佛教寺庙里早上敲钟晚上打鼓,在寺院里总能看到左为钟楼,楼上挂有钟;右为鼓楼,楼上放有鼓。“天以震雷鼓群动,佛以鸿钟惊大梦”,“晨钟暮鼓”可以使人警觉醒悟,以正其身”佛钟既是报时的工具,也是智慧的象征。佛经曾曰,在鸣钟时刻,若能观想觉悟一切众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鸣钟行者,想念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仍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随号叩击,其利甚大”。叩击闻听钟声,能够止息一切恶道诸苦,能够使一切众生“俱时得离苦”,使一切受难者得到解脱。

话说大宝相寺主持的得意弟子选定胜水这块风水宝地建造小宝相寺后,成了第一任主持,感叹胜水老百姓的淳朴、善良,乐善好施,四处化缘,以求铸钟大成,周围善男信女颇有捐赠香火,待到善资凑够后,寺里请来专业工匠开始铸钟,哪知这钟铸了多次都未能铸成,就算是铸成,声音也是混沌不堪,低沉无力,主持甚为苦恼,茶饭不思。这一日,主持做了一个梦,梦见佛祖显灵:“宝相落胜水,钟鸣响九州,若要礼即成,思源佛法生”,听到这话主持一下子就醒了,仔细回味,原来佛祖所言是无论众生万物都离不开根,根乃万物之本,饮水思源,于是主持就托人在附近找寻属龙的稚子,又选取黄道吉日太阳萌发之时,到胜水河上游取清澈之水,又选取河边东方吉位黄土一掬一并投入炉子,这回果真铸成一口好钟。钟体方圆天成,浑厚有力。黄土水波的流痕清晰的留在钟面上,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饮水思源的根本。自此,“胜水思源钟鸣”就在小宝相寺落户礼成。每天早上僧人撞钟诵经,钟声浑厚悠扬,悦耳动听、绕梁不绝,直抵人心。响彻十里开外,在胜水上空余韵袅袅。闻者心旷神怡,悠远绵长,穿山越岭,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那是一种很有画面感的声音,平稳厚重,端庄安详,静静凝眸,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古老的召唤。闭上眼睛,恍如穿越时空,见证胜水不凡风景。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人们伴随着这钟声耕种劳作,生活幸福,其乐融融。胜水的老百姓们用这个典故在向后人传递“饮水思源,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的寓意,教育后代们一定要行孝道、知礼仪、懂感恩,一定要齐心协力,和睦相处。自小在父辈们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不知不觉的也养成了坚韧和自信不服输的性格,几十年的光景里,从这里走出去了数以百计、千计求学,务工的胜水人,他们有的从商,有的从政,有的搞第三产业,虽然地域不同,从事的行业也多种多样,但唯一不变的是胜水人自带的坚韧、善良、不服输的优秀品质。他们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走到哪儿,热爱哪儿,扎根哪儿,就把胜水人的优秀品质带到那儿。没有多么感人肺腑、壮志豪情的词语,有的只是一颗火热的热爱生活的心。、

这正是:

宝相胜水礼法行,铸了鸣钟佛法成。

树高千尺不忘本,饮水思源懂感恩。

齐心协力睦相处,行孝知礼谦虚书。

国泰民安盛世旺,天长地久年又丰。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3)

三、“一步三眼桥”

提起胜水的历史传说,不得不提一座桥,这就是胜水有名的“一步三眼桥”,传说这桥为当年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拐杖所化,保佑两岸百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如此神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是相传白云仙长曾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众仙共襄盛举,有八位得道的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和曹国舅。参加神仙聚会,路过东海。吕洞宾一时兴起,提议大家都施展自家的拿手本领,把一样东西扔进海里,踏浪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致赞同。铁拐李第一个准备过海,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像一叶小舟,载着他直向对岸行进,此时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翻江倒海,蔚为壮观。忽见西南方向一座座仙山渐渐从海面升起,山上树木苍楠翠柏,郁郁葱葱,似有仙人在山上礼拜,佛光普照,一缕似有似无的仙气,氳氤在海平面之上。铁拐李大喜,忘了此行的目的,小舟转向往仙人山方向飞去,行至今胜水河附近,谁知突然仙山隐退,法力尽失,无奈只得沿街乞讨,破衣烂衫,又得风寒,路过之人无不掩鼻,唯恐避之不及。幸有一潘姓老人,将其领回家中,细心照料,并为其抓药,精心调理,铁拐李为其秉性仁慈,“行见鸟兽,下道避之,不欲惊动,不践生虫,未尝杀物”,且向佛之心真诚可贵所感动,此时铁拐李法力已然恢复,见潘姓老人疲于往返胜水两岸,因雨水频番,此时河面暴涨,河面小木桥已被冲垮,且观胜水河,似有海中蛟龙顺流而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搅的两岸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遂将随身所带拐杖化身一座青石小桥,拐杖上的三个疤点化作三个桥拱。横跨胜水两岸,一来为感谢潘姓老人的救助之情,二来也方便了胜水两岸百姓往来,三拐杖为黄栌木所制,又称黄龙拐杖,灵性极强,对犯上作乱的蛟龙也是一个制约。同时为了报答潘姓老人的救命之恩,铁拐李便把酿酒之法教于老人,并在胜水河畔跺脚三下,顿时地面凭空冒出一眼甜井。胜水潘家自此凭借酿酒之法用甜井水所酿之酒,酒花丰满,经久不散,酒清澈透明,绵柔不辣喉,酒线细长,棉而不断,自此富甲一方。此乃后话。

据传,蛟龙每次出海,妖气冲天,海啸浪翻,惊变滔天,呼风唤雨,生灵涂炭,这一日蛟龙油又要顺流向上,忽感胜水河面漫天金光闪闪,照彻胜水河畔,蛟龙灵神感知有仙人在此,不敢造次,遂派鱼虾蟹将到一步三眼桥附近查看,发现有黄龙在此守护,只得顺路返回。后来,百姓发现,每到下雨阴天,一步三眼桥桥下鱼虾特别多,而且都是逆流而上,大概这些都是蛟龙的斥候吧。据村里的老人常说,自从一步三眼桥建成后,胜水河发大水比以前少多了。天上一天,人间一年,转眼间,铁拐李马上要回天庭复命了,他怕他不在,蛟龙会乘虚作乱,临行前,铁拐李随手拿起放在灶头形似拐杖的铸铁锅铲子对潘姓老人说道,我此番上天庭,是禀告王母蛟龙危害四方,并寻的法子治住。如遇蛟龙再兴风作浪,狂风暴雨,可将此物掷于窗外雨中,如同我在,蛟龙就会被吓走。老人记下了,后来,慢慢的就传开了。从此,在胜水老人的心里有了底,说来也怪,每当狂风肆虐、暴雨倾盆之时,将家中的锅铲子抛在屋外雨中,无论多大的雨,过一会就变成了毛毛细雨。十回到有八回准。真的令人神奇。直到现在,村里还有老卿人在用。至于铁拐李上天庭如何禀告,王母如何治理蛟龙作乱的,这才引出了一片琉璃瓦”“ 胜水思源钟鸣”的神话传说。

家乡是美丽的,家乡也是魂牵梦绕的。离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帘外雨露纷纷潺潺,秋意阑珊,单衫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谁是客,窗外索索亮了天,一时梦醒,半夜无眠,独倚莫凭栏,独冷衣莫单,奋斗心里暖,拼搏争了先。是的,我这个在外拼搏多年的游子感觉比往年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想吃一口家乡味的菜,想着家里夜晚月明星烁的宁静和淡泊,清晨的鸡鸣犬吠,更想着年迈父母殷殷期盼的眼神,整整半山坡上那一亩半的垄地,家乡有深爱我们的父母与亲人,只有在他们面前,我们才能卸下厚厚的铠甲,返蹼归真,他们的真才是真,我们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而家就是那盏闪着亮点的油灯,家就是天上的北斗,就算走的再远,迷失的再历害,有了家,依然能够找的到方向,重新找的到归属,蓄满力量,再次整装出发。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思家不可医。少时离家拼搏苦,而今更思家乡楚,明知相思难,偏要苦相思,期盼,期盼,明知眼前困局,却说不在意,何知我思念,已为你许愿!老少爷们来相伴,共渡胜水湾畔!入心那一刻,后悔来不及,你已入我心,离家的人伤心,怀念的人用心,思念的人費心,入境的人动心,回味的人扎心!

风雨沧桑,时光荏苒,而今再次寻访胜水小光明寺和一步三眼桥。早已没有当初的半点踪迹,所有的往事都已经镶嵌在人们的回忆里了。胜水河依旧风光旖旎,草色青青,河水依旧碧波荡漾,成群的鸭子大鹅依旧在水中嬉戏,河堤两岸,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清幽旷远。寺院不知何处去,萋萋依旧笑秋风。唯有一片琉璃瓦和胜水思源钟鸣的传说依旧流传在胜水老百姓的心里。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4)

转自胶东散文年选·新媒体散文年度征文

作者简介:郎咸雷,中共党员,山东青岛军民融合学院教师,2020年5月到大场镇胜水河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发掘历史文化底韵,展现美丽乡村特色。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5)

张叶君,土生土长的山东胶南大场胜水河西村人 ,生于胜水畔,长于胜水畔,年少求学,资质愚钝,且战且行,愈战愈勇,洗尽铅华,沉淀生命,唯尊孝道,恪守德行,风清云淡,荣辱不惊,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6)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青未了郎咸雷张叶君)(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