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

#打卡挑战局#【暑假阅读】诗歌鉴赏 专题05 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

【方法技巧】

(1)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即意象。

(2)根据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

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4)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典型例题】

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问题】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

示例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比如选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比如选择“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一句:浓浓的树阴下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绿荫、绿水互相映衬;小雨淅沥,翻动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摇荡着漂上了浅浅的沙滩。

【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1)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2)“游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却更好。为什么?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四、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 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描绘了山岛欣欣尚荣,大海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借这一景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

(1)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解析】

(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⑵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二、【答案】(1)红树、青山、夕阳、绿草、落花。

(2)“老”字比“尽”字更传神。“老”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当人来写,更能现出怜惜之意,

从而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还有时光、青春流逝的意味。

【解析】(1)这首诗写到的景物有“红树、青山、斜阳、绿草、亭子、落花”几外意象,勾勒出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老去,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

(2)本题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来分析。答题格式:分析原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表达效果;再分析换词后的表达效果;就可以得出结论。本题解答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答案】(1)晴空一鹤;秋水

(2)【甲】诗表现了作者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乐观豪迈的心境;【乙】诗体现了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宁静悠闲的心境。

【解析】【分析】(1)根据“晴空一鹤排云上”可知刘禹锡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是冲天而上的一鹤;“小溪清水平如镜”可知徐玑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是秋水。

(2)《秋词》古人的悲秋,作者颂秋,秋天“一鹤凌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从而表明作者心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行秋》一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

故答案为:⑴晴空一鹤;秋水

⑵【甲】诗表现了作者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乐观豪迈的心境;【乙】诗体现了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宁静悠闲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考生要对诗歌

进行比较的阅读,结合诗句中的意象、理清诗人的情感。

四、1.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2.云、雨、风、楼。

3.急而大 持续时间短 大

4.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五、【答案】1、一统天下

2、秋风呼啸而来,树叶飘落,呼呼作响,诗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大海辽阔无边,波涛汹涌,心胸开阔畅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读懂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用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此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解答诗句含义这类题,学生要通过阅读诗歌,参照注释,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本句可以这样描述:秋风呼啸而来,树叶飘落,呼呼作响,诗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大海辽阔无边,波涛汹涌,心胸开阔畅达。

六、【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1)这句诗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1)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2)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3)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4)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5)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6)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7)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8)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9)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10)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11)

诗歌中生活画面的形象(想象描述诗歌中画面)(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