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09——草书释读3

1.6「口」的其他写法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

上一课有个思考题,题目是:「『古』字,章草两种,今草两种,请分析每个字的取势,然后评论依照哪一种学习比较好。」这题目关键是第一个「古」字。

「古」字从十口,上面是「十」,下面是「口」。草书中「十」字的一竖写得很长,一直伸到下面,连通下面「口」的左竖一起写了,这样一来,「口」字只剩下横竖横。组成草字「古」,就是十字势加奋笔势移位。这就是古人所谓「解散隶法」,有些书说「解散隶体」,差一个字。把隶书结构拆散了,不是从十口了。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

皇象《急就章》把「古」字两个笔势分得很清楚,如果你忠实地照他写,理解笔势很容易,《文武将队帖》就没有这好处,线条也嫌臃肿。今草智永的「古」字,把十字势拿掉后,剩下的能不能称之为奋笔势?从字形来看,说它是节耳化势更合适。孙过庭《书谱》有十个「古」字,都是取节耳化势的。怀素这个可说是十字势加奋笔势,有同学问,怀素「古」能不能只算一个奋笔势移位?一笔写属于长运,现在很多人喜欢一口气写到底,其实有章草根柢的人,写草书是分笔势写的,智永、孙过庭看起来写得快,他们的根柢是章草。今草入门选智永《千字文》较好。

把皇象和怀素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到,怀素专意在连,而皇象却在于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

分笔势。这是两种草书风格,也可以说是两个流派。

《古诗四帖》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4)

如传为张旭的《古诗四帖》,就是着意连的作品,一笔不止写一个字,而往往写一行。

明·祝允明《赤壁赋》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5)

与之相反的一种创作,如祝枝山(祝允明)的草书,大量用点,不仅字和字独立分开,字中的一个笔势的虚笔也不写,看起来就是一些点的集合。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6)

清·黄慎

清代黄慎也是善于用点的,一眼望去犹如天女散花,其实他的草法是很严格的,只是强调分,不强调连。我现在就「解散隶法」这一点做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口」字也往往用点来表示。

解散四笔写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7)

有人写「口」用四笔围,汉简中常见到,如果把四笔解散,缩小为点,就得到四点。四点可组成什么笔势?我们以前讲过群鹊势是四点,上一下三,如果倒过来,上三下一,这是群鹊倒笔势。

皇象《急就章》「吾」字,下面的「口」就是群鹊倒笔势,邓文原临本第四点有点像一横,这还是群鹊倒笔势。但写四点倒底有点麻烦,今草不用四点,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8)

王羲之《十七帖》写「吾」字的「口」,改用节耳化势,《初月帖》这个「吾」,下面「口」用了两横,其实只是节耳化势的快写,当然从形体上说,可以归入奋笔势。

解散三笔写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9)

我们知道篆书「口」字,是用三笔写成的,三笔围,这一写法保存在一些隶书作品中,「口」也用三笔写。如果把「口」字三笔解散,缩短为点,调动次序来写,从左写到右,可改组为一个连波势。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0)

皇象《急就章》「合」字,下面「口」就用了三点。这个三点连波势,是解散隶法得到的新字形。如果三点跟上面一横联系起来,可组成群鹊势,那这个草书「合」字,就是交争势加群鹊势。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1)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2)

这是什么字?下面一个连波势,如果你把它换成「口」,马上可以看到,这是「唐」字,不过你换了之后,它就不是草字了。上面三个字是章草,今草可看智永写的,比章草更为省略,少了一点。

这个又是什么字呢?我们还是把下面连波势换成「口」,马上就看出来了,这是「舌」。注意这只是给你识别用的方法,下面这个不是草字。草书「舌」来之于篆书,把上面曲线拉直就是一横,所以上面是两横一竖,有点像「干」字,下面加一个「口」,写成连波势,就是章草。同样道理,如果你写今草,下面可以省一点。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3)

提醒各位,连波势可以表示「口」,但也可以表示其它,如这几个字都有连波势,都不是表示「口」的。不要随便把连波势换成「口」,你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解散两笔写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4)

两笔写口,如这两个「以」字左边的「口」,都是两笔,铁围势。铁围势右旁这一笔缩短、缩小,如《张表碑》这个「口」,逐渐变成三角形,玉函化势,现在写「以」字,左边就是玉函化势。如果解散这个铁围势,左右两笔都缩小为点,而且分开,就得到羊角势。「口」字在草书中也经常用羊角势来表示,其实是铁围势的一种变化而已。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5)

譬如「启」字,下面是口字形,智永和孙过庭都用羊角势表示。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6)

像这些字中间的「口」,也是用两点羊角势来表示的。

不论小口、大口,原来都是上下左右四条边。铁围势两笔,第一笔写左下两边,第二笔写上右两边。但有些人写口字形,围法不一样,第一笔只写左边,第二笔写余下的上右下三边。这样写的结果,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7)

看起来好像节耳势,在汉代隶书作品中,也不乏其例。节耳势本来像英文字母「P」,这个像「D」。解散这个节耳势,两笔分开独立,可视为两撇,那就是向背势。

向背势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8)

汉简中很早就有用向背势表示「口」,向背势是两撇,或两点,这跟羊角势不一样,向背势两笔方向是相同的。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19)

画出中线,看起来就比较清楚。二级课程讲过,羊角势两笔是相对关系,还有个特征往往是上开下合。而向背势是相顺关系,两笔可横排,也可直排。所以同样一个「绍」字,用羊角势写,和用向背势写结果很不同。我也讲过,向背势是两撇,7-7,如果是9-9相顺,这是布棋势。如智永《千字文》中的「磻」字,其中的「口」两点都是向右的,可归入布棋势。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0)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1)

提醒一下,一个「口」字形,用两笔围住,这是铁围势,每一笔写两条边。刚才说另一种两笔围一个「口」,可称为铁围化势。如果只用一笔来围,如怀素「国」字中间的「口」,还是铁围化势,都不起新名字了,简单点。

小结一下,上一课草书「口」字讲了六种变化,我说过,草书「口 」字写法特别多,今天又补充了几种,我们一起回顾。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2)

今天又讲了六种,分别是:群鹊倒笔势,连波势,羊角势,奋笔势,向背势和布棋势。这么一看,光「口」字就有十二种变化,可见草书之难,掌握不易,要下功夫。

1.7多个「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3)

了解了「口」的写法,接下来就可以用了。所谓多个「口」,就是一个字中出现两个「口」,或者三个、四个,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写。

两个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4)

两个「口」,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回」字,「回」字本来是回转的意思,犹如水中的漩涡。小篆「回」写为大口套小口,但古文还保持原来写法,草书「回」出自小篆,大口用铁围势,小口用两点羊角势,但这种写法容易跟「四」字相混,当然「四」字会扁一点。比较安全的写法是中间多加一点,这一点是起区别作用的,草书中容易混淆的字,往往其中一个加点以区别。隶书中「士」和「土」容易混,也会在「土」字上加一点。王羲之写「回」,中间也有显著的一点,这样一来,大口还是铁围势,里面小口是飞带势。

再来看看回转的「回」,多了一个走之旁,这一来没有容易相混的字了。智永关中本,「回」中间还是有一点的,墨迹本「回」中间没有加点。有学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5)

者认为,墨迹本是唐人临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孙过庭写「回」有一点,他是学大王的,章草根柢也好,前面说过了。怀素这个写法不够规范,最好不要学。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6)

并列的两个「口」还有,如「让」字。这个字笔画很多,自然要想点办法,取「口」字最简单的草化,每个「口」用一点替代,左右呼应,这是羊角势。余下的笔画怎样分笔势,可以有不同分法,等下我写在思考题中,请各位考虑。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7)

「坐」字,现在左右写两个人,隶书有写两个「口」的。如果每个「口」用羊角势两点,那就有了四点,古代「三」表示多,所以只要写三点就可以,智永《千字文》中的「坐」字,就是这样的。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8)

「严」,这字也有两个「口」,笔划多,隶书写法上面还多一竖,《乙瑛碑》就有。两个「口」各用一点,正好和中间一竖组成顾盼势。至于下面部分草化,后面课程会讲到。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29)

两个「口」竖排,构成「吕」字。「吕」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只是两个圈,并不是嘴巴,照《说文》解释是背脊骨,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到小篆,两圈中间加了一小竖,表示彼此有联系。这样一来隶书也分两种,或同金文,或同小篆。草书是不写中间一竖的,只写两个「口」字形,索靖《月仪帖》有两个「吕」字,一个「口」用奋笔势,另一个用节耳化势,不过他写节耳化势,一点放平了,看起来也有点像奋笔势。怀素写「吕」,规规矩矩写两个节耳化势。今草可见智永《千字文》墨迹本或关中本,整个「吕」字写成竖笔势两开,其实是上面的「口」用一撇,下面的用奋笔势,连在一起就是竖笔势两开。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0)

「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可以看到,这是一栋房子,里面的方块就是室,有时候两个室重迭,表示两室相连。秦以前普通人住所也可以称为「宫」,假如「黄简艺术工作室」在那个时候,简称就是「黄宫」,但秦汉以后只有皇帝居所可以称为「宫」,令人扼腕。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宫」字,下面「吕」,这次老老实实写了两个节耳化势。

三个口

三个「口」,最常见就是「品」字。汉魏两晋书法作品中,我只找到索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1)

靖写的这一个,但这个「品」写法有点疑问,左下角的「口」似乎是竖横。索靖会把捺笔写的很平,如这个「人」字的一捺,如果据此推理,这个左下角的「口」就是竖加捺点,这显然不是常规,只能视为偶然发生的孤例。宋代米芾《论草书帖》有一个「品」字,上面的「口」用一点替代,下面两个「口」各用两点,这个草化方法不算好,因为下面四点可以省略为三点。北京故宫祝允明《牡丹赋》中有一个「品」,下面正是用三点表示两个「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2)

「操」字右上角是个「品」字,智永写过这个字。上面「口」用一个三角形,玉函化势,下面两个「口」各用一点替代,但两个点连写就是一横,第六课「草书规则」讲过。如果把下面「木」字那一横也拆出来,和三个「口」可组成一个三开竖笔势。那这个「操」字,左边提手旁是戈法,右旁上面是三开竖笔势,下面是顾盼势。怀素《小草千字文》的「操」,三个口各用一点,组成鸡头势,下面的「木」是群鹊化势。就取势而言,不如智永好,看起来有点像「采」。

四个口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3)

四个「口」如「器」字,这个字中的「口」为器具之口,有犬守着。草化是每个「口」都用一点替代,中间的「犬」字的「大」,本来是横、撇、捺,草变成为横、撇、横,成为奋笔势一开半。「犬」字的一点,跟右上角的「口」那一点结合,所以右上角这个「口」和其他三个不同。今草根本省略「犬」字一点,如智永所书。

今天就讲这一些,谢谢各位。

上节课:草书“口”字的另外六种草化请看文章: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8——草书释读2

本节要点:

· 补充「口」字的草法六种。

· 小结:「口」草化十二种变化。

· 多个「口」的草化。

复习思考:

· 今天讲了「让」字的草化,试分析整个字用了几个笔势。

·

黄简讲书法二级笔势篇目录(黄简讲书法草书)(34)

我把可能用到的笔势写在下面,供各位参考,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复习思考:

· 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论语》有「君子不器」这句话。

· 说「君子不器」有五个口,请用今草写一张横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