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整个日本的计划(他提出一个灭亡日本的完美计划)
文:木木清华
引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认为论学当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被魏源视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虎门销烟,在那个国弱民贫的时代,他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敢于向列强亮剑并取得胜利的封疆大吏,他说过的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也因此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临终前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大清不缺人才,大清缺的是骨气。晚清时,被誉为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甲午海战失败后,他大胆提出一个灭亡日本的完美计划,并付诸行动,无奈最终慈禧和李鸿章急于求和,强行否决了他的计划,并将他降职处理,以向日本表示求和诚意。
甲午海战后,大清虽败,但尚可与日本再战,日本虽胜,但国内已频临破产边缘,如果大清有骨气,慈禧能支持宋育仁的这一计划,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宋育仁晚年照(网络图片),他笃信道教,所以头顶挽发髻
奇思妙计,可挽狂澜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此时的宋育仁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人在伦敦。甲午海战刚爆发的时候,他上书朝廷,提出自己“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的独到见解,意思就是说:日本国力贫瘠,颓势明显,已无力再战,只要俺大清再坚持一下,可一举灭掉日本国。
令他没想到的是清廷一败再败,并且败得还是那么快,他在获知清廷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后,忧国忧民之下,他想出了一个灭亡日本的完美计划。
他的这个计划是从明朝时倭寇雇用浪人和海盗来侵扰我国沿海的历史中得到启发,他想出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计划。
他的计划是假借澳大利亚商团保护澳大利亚商人之名,招募两千名澳大利亚水兵组成水师一旅,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试图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战斗。挂英旗出口,坚决不与清朝政府沾上边,宋育仁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密谋完成计划后,立即付诸行动。
他一边向慈禧上书,一边积极争取朝廷重臣的支持,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均表示支持他的计划,甲午海战正酣,时不我待,他很快就付诸行动。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宋育仁立刻组建军队,招募澳大利亚海军2000余人,并购买5艘兵舰,10艘鱼雷快艇,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准备交由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率领,随时执行特攻计划。
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当时已是“炮械毕集”,整装待发了。此时的日本因为倾尽全国之力发动甲午海战,对于日本来说战争的可怕之处不是死人,不是失败,而是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物资跟不上,财政已经十分困难,几乎要濒临崩溃的状态,日本内阁总理佐藤博文,甚至都想过要跳海自杀。
清政府若能坚持不议和,不赔款,继续战斗并批准宋育仁的突袭特攻计划,我相信就像抗日战争那样,日本将陷入深深的战争泥潭中,国内的矛盾也会进而爆发,日本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状态了,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可惜的是,宋育仁遇到了猪队友,而且不止一个。他的顶头上司述职归来,得知他的计划行动后,立马以“妄生事端”的罪名参他一本,李鸿章议和心意已决(主要是想保存实力,不愿再战),极力反对宋育仁的行动计划,他劝说慈禧的理由是既然决定与日本求和,现在又来偷袭日本,如果被发现,清朝将受到更猛烈的炮火。
慈禧就更过分了,她为了支持李鸿章议和及向日本表达议和的诚意,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由二品降为四品,永不再重用。
宋育仁以海外募集水师奇袭日本的计划胎死腹中,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得到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一下子变成暴发户,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这笔巨款日本绝大部分用于海陆军军费与扩充费,日本拿着中国人的血汗钱走向世界列强。
壮志未酬,国之不幸
宋育仁因“潜师谋废”,败局已定,只能“抚赝私泣,望洋而叹”,着实伤心了很久。在回国途中,他写成了《借筹记》,详细记录了此事,以表“壮志未酬”之情。
宋育仁回国后,因为此事被慈禧降职严惩,从此只能赋闲在家,伴随孤寂抑郁慢慢变老,倘若他的计划能够实施,这个壮举也会像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一样留名青史,他也会成为一位民族英雄,或许会改变中日之后的发展历史。
宋育仁手稿:《借筹记》和《中日战和记》
但历史没有如果,他的壮志未酬,也是国之不幸。林则徐临终前呼吁国人要警惕沙俄的狼子野心,宋育仁临终前不忘警醒国人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他们都是大清的有识之士,却都落得郁郁而终的可悲下场。历史呀!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一点也不好笑,满满的都是血和泪水。
1931年9月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揭开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1931年12月5日,宋育仁逝世,他临终前自印《借筹记》若干,嘱托子孙将此书发给前来吊唁之人。我想他一定是满怀遗恨,他肯定遗憾当年灭亡日本的壮举没能顺利实现,否则,哪有1931年9月8日的九一八事变?
结语
慈禧就想过自己的安宁日子,至于后世落得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她或许从来没想过。宋育仁生错了时代,一生壮志未酬,这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吾辈当自省,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