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

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的顺利升空,可谓是举国振动。这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组网,是航空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啊。有了它,在未来,我们就有望用上自己的定位系统,要知道,对于像小陌这样的路痴来说,出门在外,可全是靠手机导航活命的呀。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1)

出门在外,导航可太重要了

自豪完了,那要是到了野外,手机又没电了,那可怎么办呢?

小时候,我们大都学过,要是一个人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辨别方向,而其中有一条便是在明朗的夜空,寻找到那颗一直闪耀在北方的星星,这样就不会再迷失方向了。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2)

迷路的孩子很困惑

闪耀在北方的星星,会周期性易主

而那颗闪耀在北方的星星是什么呢?现在是小熊座的α。寻找它,我们通常会先在天空中寻找到北斗七星,将其连线后取斗口处的二星连线延长约五倍就能找到北极星。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3)

北极星的寻找方法

它几十年如一日地帮我们指明方向,显得尤为可靠,也让我们常常产生这样的感觉,相比于我们短暂的一生,星河是亘古长存,万年不变的。而北极星也成为了忠诚的象征,在爱情中,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坚定、执着、永恒的守护,会不离不弃到永远。

然而,其实并非如此,它们只是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在发生变更,慢到我们仅靠自己的感官,难以察觉。在远古时期的北极星未必是小熊座的α,而在未来,也未必是。当时间退回到3000年前,北极星就是天龙座的α;而当时间流转到公元14000年的时候,如果人类还在地球上,如果你的子孙绵延不绝,那么他们望向天空时,闪耀在最北方的那颗星星就将是织女星(天琴座的α);而到了公元22800年,北天极又会成为天龙座α的地盘……周而复始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4)

牛郎与织女

除此之外,目前没有的南极星,也将在公元16000年出现,为船底座α(老人星)。

北极易主源于何

这种周期性变更的现象是为什么呢?这里就要说到地轴进动的事儿了。

地轴进动是啥呢?我们先来玩个小玩具,看过《盗梦空间》的都知道里面有个神奇的道具,那就是一个小陀螺,而这里我们也拿来一个陀螺,让它转起来,但是不是以与接触面成直角的状态,而是要偏一点。这个时候你去观察它的轴的运动,就和地轴进动类似。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5)

转起一个陀螺,观察它侧身旋转的状态

举个不是太贴切的例子,有一个很厉害的芭蕾舞演员,可以一直转圈圈,然后她就一直保持自己转圈的状态,与此同时,她又绕着你在转,然后你和她所在的这个小舞台,又会绕着舞台中心转。舞台中心就是太阳,而那个小舞台就是地球自个儿在进行的事,你是垂直于黄道面的一根轴,芭蕾舞演员自己旋转是地球的自转,她绕着你就是地轴进动在你那根轴的垂面上划过的轨迹。

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地轴进动呢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这里粗略地将它分成三个部分,一个以两极距离为直径的正球体,和根据地轴垂直纸面一分为二的赤道鼓出部分(记为上下两部分)。正球体的质心在地轴上,也在黄极上,而上下部分质心都不在轴上。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6)

进动简化模型

如图原印刷部分,当月球在左边的时候,对上部分的引力将使地轴倒向黄道面,而对下部分的引力则会使地轴远离黄道面,下部分离月球更近,引力更大,而上下部分质心距离整个地球的质心距离相同,所以月球对下部分的引力将起主导作用。两者的合力最终就会在地球的自转运动过程中,使得地轴沿垂直于力矩方向移动,从天北极上观察到地轴产生顺时针的移动。

月亮在右边也一样的,在图上用铅笔大致写了。

不仅是月亮,太阳也会对地球产生这样的影响,但是由于太阳相比之下要远的多,因此月球的引力仍是地轴进动的最主要因素,而别的行星和恒星的影响则更加微乎其微,可认为不起作用。

地轴进动的影响

那么,地轴进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在开篇就已提到了北极星的周期性变更,从上一小节知晓,由于日月的引力作用和自转,地轴也在转动,而北极其实是由地轴的延长而来的,地轴的转动便意味着北极星易主,因此在北方天空的一个圆周上的亮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轮流成为北极星,整个变化周期约25800年。在南极上空的南极星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天南极附近明亮的恒星较少,因此目前处于空缺状态。

现在北极星的具体位置(北极星易位南极星惊现)(7)

北极星周期变化图

除此之外,地轴转向,赤道面也会跟着变,而其与黄道面的交点定出来的二分点(春秋分)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会按顺时针方向沿黄道向西移动,每年移动约50″.42,这个成为日月岁差。在这里呢,对地轴进动没影响的别的行星,通过摄动影响地球公转,也会影响二分点,这个影响与上面相反,每年移动约0″.13,称为行星岁差,两者的差值就是二分点每年实际移动的数值,为周年总岁差大约71年移动1°。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晋朝的虞喜,他测定的数据为五十年向西移动1°,隋朝的刘焯则将数据进一步精确到了75年。

而春分点的向西移动,也直接影响到回归年要比恒星年(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稍短一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恰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端午安康!

参考书目:《简明天文学教程》

最后两张图引用自上面的教材

#北极星# #北斗# #地轴进动# #岁差# #端午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