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建设为落脚点 能力为基素养为本

以能力建设为落脚点 能力为基素养为本(1)

能力为基,素养为本,落实为要

---我对教育集团课程建设2.0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想法(供批判)

近年来,我一直没有参与基础教育集团的课程建设工作(感谢集团领导的关照),只是在课堂上,有机会跟一线老师有所交流和体验。

据了解,基础教育集团的课程建设设计与实施,已经由1.0版本升级到了2.0版本,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边设计、边开发、边实施。

几天来,我在千佛山校区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2.0”版的设计问题、集备问题和课堂实施等问题。

从观察的课堂来看,我们的老师都能够紧紧把握集团课程建设的总要求,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切磋,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实施,遇到问题坦率面对,坦诚交流,集思广益。应该说,大家的态度是积极的,实施是认真的。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2.0版的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的科学设计与运用问题;教师个体理解与实施的差异问题;学情的差异问题;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问题等等,还需要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科学面对、科学化解、科学总结、科学提炼。

针对课程建设2.0的设计问题,我提出三点想法,供大家批判。

其一,给教师一个遥控器---问题式目标设计

我们注意到,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在学习指南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会把项目学习目标,或者是课时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目标要求如何打动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显然,问题式目标设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有利于启动学生思维,擦出思维火花,营造分享氛围。

其二,给学生一个脚手架---驱动式任务设计

目前,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当中,一般都设计有任务要求。如何变学习任务被动为主动?显然,设计的学习任务具有驱动性,特别是具有唤醒学生内驱力的任务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任务、理解任务、完成任务。

其三,给学科一个主心骨---打桩式内容设计

目前,尽管项目式学习给跨学科、超学科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学科教学仍然是中小学基本的学习范式。道法、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美育、体育等课程的内容要求,都具有各自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要求。“打桩”的过程和目的,全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夯实学科素养基础,落实学习任务要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还是那句老话,“不能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深挖洞、广积粮”方是正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