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诊断图谱(骨科常用影像检查介绍)
原创:潘兆丰医生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大家在看骨伤疾病时常常会做各种影像学检查,但是一般的患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做的影像检查是干什么用的,检查的原理和发展历程又是如何。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骨科常用的X线、CT以及MRI三种检查方法,让各位对它们有更深的认识。
X线成像,是基于X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以及不同组织由于厚度、密度差异,对X线吸收衰减不同而创立的成像技术。高密度、高厚度组织在X线片呈白色,低密度、低厚度组织则呈黑色。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之一。X线片检查可获得永久性图像记录,对复查疾病的进展有重要帮助,是目前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X线检查是一种有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该检查为组织的重叠图像(不同组织之间有重叠现象),对于组织密度差小的器官组织较难分辨;且如果使用的是造影检查,造影剂对身体也有一定损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CT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应用到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简单的讲,其原理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的微小病变。
CT图像与X线图像不同,CT图像并非拍摄直接得出,而是由计算机根据拍摄数据进行重建得出的截断面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另外,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变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人不清楚CT的层数和排数是什么意思,CT的层数有4层、16层等,排数有8排、16排、34排、64排等,简而言之,层数及排数越多,扫描的相对时间越短,图像精度越高,能够显现更多精确的细节。
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射频脉冲对磁场中特定原子核(通常为氢核)进行激励,在此基础上利用感应线圈采集信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磁共振成像实际上并无核辐射,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即nuclear,中文译为"核",常在放射医学技术中出现)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后来人们担心字母"N"可能会让人们产生误解和恐惧,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NMR)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
图片来源于网络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得出MR图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述三种成像技术的价格和应用范围是不同的。在诊治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成像技术以明确诊断,而患者在收到片子后也应该放在阴凉处进行妥善的保存,以利于疾病的动态观察和复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