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

还记得去年国庆节这一天,我们在微信写了《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

当时还在跟大家感慨,因为,真是完全没想到。去年国庆档评价最好的,会是它。

而在那时候,我们就在说,无论做什么东西,都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事在人为。

只要是思路对、人选对,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影片,都可以很好看,主旋律题材也不例外。

而今年,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也来了。而且,它又一次成为今年国庆档最有冠军相的一部影片了。

9月28日那天我们桃桃观影团的现场反馈,基本已经预示了“家乡”在国庆档难以抵挡的观众缘。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2)

有观众说“姊妹篇中更喜欢这一部”,也有朋友说是“感动中又捧腹大笑,喜剧外衣下又包裹着泪水”,还有观众评选了笑得最多和眼泪最多的两个故事。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3)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4)

而且,昨天的桃桃观影团不仅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观影后桃姐还为大家主持了主创交流,观众们也非常积极地抓住机会,与主创们交流互动,分享对家乡的情感。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5)

其实,无论从上次“祖国”的经验,还是从这一次的全明星导演 演员阵容,大家都有太多理由为它走进电影院了。

一方面,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大家相信这样的电影也会很好看。另一方面,是在时隔数月,观众终于重回影院之后,大家也真的太需要一部能让人在影院笑起来、嗨起来的电影了。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6)

《我和我的家乡》请到了张艺谋做总监制,宁浩总导演,张一白总策划。五个分段故事的导演分别是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喜剧导演。

跟去年《我和我的祖国》相比,今年的阵容中,陈凯歌换成了张艺谋,张一白继续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两位“喜剧人”仍然在线,剩下的三部换成了同样擅长喜剧的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7)

其实从导演配置上,就非常有意思了。

从陈凯歌到张艺谋的变化,是第五代两位“国师”的轮值戍守,为整部影片的艺术格调全面把控。至于五个单元故事的五套主创团队,基本上把当前国内院线最活跃、最会拍喜剧、演喜剧的人全都网罗在了这部电影当中。

用“疯狂三部曲”树立“宁氏喜剧”风格的宁浩,以“囧系列”获得极高国民认可度的徐峥,以“唐探”打开国内侦探喜剧市场的陈思诚,包括用《夏洛特烦恼》从小剧场舞台喜剧杀入大银幕的闫非、彭大魔,当然,还有喜剧风格独树一帜的邓超和俞白眉。

其实从导演的选择上,就已经看出来,影片想要做一部全民喜剧的野心。而且又由于类型相同、主题一致,五个短片的五个创作团队,其实也默默的形成了一种角逐和竞争,需要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力求让自己的喜剧部分变得更好笑、更戳点、更出众。

这里面若有若无的比较,无论从创作角度,还是对观众,都是好事。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时间成为连缀几个故事段落的主要线索,从70年的历史脉络中聚焦数个关键时间点,放大一时一刻的惊心动魄。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8)

而今年的《我和我的家乡》中,空间成为五段故事之间的勾连方式。

在祖国的雄鸡上,他们选择了北京、贵州、江浙、陕西、东北五个地域。宁浩说,是取了“四面八方”的意味,从祖国的心脏开始,正好覆盖了西南、东部、西北、东北。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9)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选择五个地点来讲述“我”和“我的家乡”,这原本就是一种“大”与“小”之间的抉择,而用轻喜剧来承载主旋律这样的重主题,又自然具有了“轻”与“重”之间的反差。

如果说上一次《我和我的祖国》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完成了每一个普通人在“我”和“祖国”之间的情感勾连,那么这一次《我和我的家乡》就是用举重若轻的形式,在轻松愉快之中勾勒了“我”和“家乡”之间剪不断的情感羁绊。

而无论是喜剧,还是感动,这种情感上的羁绊,才是影片更能抓住观众的地方。归根到底,还是得走心。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0)

在“我”和“家乡”之间,创作者们没有将作品变为“家乡真美好”式的说教,相反,他们又一次选择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并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去发现更深层、更动人的情感,是一种“即便家乡还有不足,我也要用双手去改造”式的真情。

小人物带来的大变化,也是影片想要去探讨的一个点。

比如,从影片第一个故事,宁浩导演的《北京好人》开始,你就能明白整部影片的立意了。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1)

这其实也是五个地点中,最难讲述的一个。因为北京太大了,人也太多了。在北京谈“家乡”多少显得有些奢侈——北京人记忆中的家乡在飞快变化着,北漂们心里藏着的家乡越来越成为一个意象、一个符号。

但是宁浩的《北京好人》呢,他选了一个非常讨巧的小人物,一个祖籍河北衡水、在北京待了几十年并且安家落户的这么一个人。衡水人、北漂、北京人,三重身份都在葛优饰演的张北京身上集合了。

北京再大,也能让人从他身上找到充分的共情。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2)

其实去年,张北京就是宁浩《北京你好》的主角,那会儿他是一个北京的哥,今年呢,赶着时代潮流,在《北京好人》里,张北京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专车司机。好不容易攒够了买车的钱,老家的表舅来借钱看病。在借与不借之间,整个故事围绕着张北京为家乡的表舅看病展开。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3)

这个故事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误会式”喜剧结构。之所以说这个结构经典,就是因为它实在太有戏、太好笑了。

宁浩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能为喜剧的笑点选择一个扎实的结构。在结构之上,所有的“戏”都是人物自然生长起来的,这种喜剧的好处在于它完全不怕剧透,就像当年《疯狂的石头》一样,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乐趣。

在葛大爷给表舅(张占义)剃头、带表舅去医院看病的段落里,游子的“家乡”具象成“表舅”的样子,人与家乡之间的联系具象成了人与故乡人之间的情分。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4)

葛大爷和张占义的组合再一次证明了宁浩导演对“笑”的敏锐度。《北京好人》一开场,就定下了整个影片的喜剧调性——喜剧的滋味尽在小人物的平凡事儿里。

尤其是,在这种日常中,还隐约有着一种荒诞感,无论是配乐,还是运镜,还藏着更多心思在里面,这就更厉害了。

除了葛大爷,这一次的家乡,还出现了沈腾和马丽这对国民喜剧搭档。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5)

在闫非、彭大魔导演的《神笔马亮》中,沈腾和马丽饰演马亮和秋霞夫妇。从《夏洛特烦恼》开始的这对国民喜剧搭档,终于又重新“合体”了。

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太多剧透笑点。只想说,这应该是观众喜剧观感最好的一部,特别多的梗,也特别好笑。

因为沈腾和马丽真的是一对长在大家笑点上“喜剧人”,只要在戏里看见他俩,真的是怎么玩大家怎么爽。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6)

笑点不想剧透,但是可以聊一下《神笔马亮》的结构。非常凑巧,也非常有趣的是,它也采用了“误会喜剧法”,它的这个误会规模比《北京好人》要大,一句话总结就是“东北农村全村人帮着村书记骗媳妇儿”的故事。

你琢磨琢磨这句话,多念两遍,不用看戏就足够品出无数个笑点了。那再加上沈腾和马丽的演绎呢?

这么一头一尾的两个短片,以笑声开场再以笑声结束。看得出五个故事的排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宁浩的《北京好人》放在开端为喜剧定调,闫非彭大魔的《神笔马亮》在终场保留全场爆笑,开心满满的离场感。

而放在中间的第三个故事,则是五个故事中,情绪最为丰润饱满,也是最感人的一个,把它放在中,托起了整个影片的情感高度。

这就是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7)

《最后一课》是一个定居海外、脑梗塞失忆的乡村教师,回到家乡寻找二十年前乡村记忆的故事。全村人为了帮助范老师恢复记忆,完整还原了1992年范老师上最后一课时的课堂。

只从这个讲述中就可以想见,这是一个非常温情的故事。

对于我们这些早已离开家乡的人来说,对家乡的怀念,其实就是对童年与青春的怀念。

而所谓乡愁,也常是萦绕心头的青春记忆。

而《最后一课》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把两个故事混杂在一起了,让这个故事在记忆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了家乡每一处变化。在范老师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乡情、师生情、父子情,在时光里被拉长。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8)

所以,你最终会被《最后一课》这样的故事所感动,情绪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即包括对家乡的怀念,也有着对青春的记忆,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混杂的情感。

当然,还要感谢范伟非常出色的表演。从小品舞台一路走到大银幕,范伟真的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例子。

至于他为什么成功,回头看了他的表演你就知道了。

当然,在还原最后一课的过程中,造校舍、人工下雨、手动闪电、蒲扇模拟雨声等桥段也还是有着徐峥喜剧的魅力。而且,这片在剪辑、运镜以及一些配角表演上,又有意加入了一些滑稽戏的元素,是有些荒诞和滑稽的,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今年新加入阵容的邓超、俞白眉贡献了全片最有反差的人物形象——乔树林。在《回乡之路》里,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具有强烈的形象反差,塑造了非常饱满的“圆形人物”。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19)

这一次,邓超和俞白眉的短片,将二人一贯的喜剧风格与故事内容结合得更加自然,用他们独特的喜剧手法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短短的30分钟内,凭借欲扬先抑的人设和圆融的表演,立住了一个立体饱满的“抗沙带头人”形象,这种人物塑造的手法,同样对传统“英模人物”的形象形成了创新和挑战(你们可以回忆下)。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20)

欲扬先抑大家都会,但问题是,敢不敢让正面人物的小毛病全都是真毛病。

比如,邓超饰演的乔树林花大钱研究新品种,带头种沙地苹果奔小康。

但同时,他也是真浮夸、真爱面子、爱吹牛、真贫嘴。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21)

一个真正有毛病、爱吹牛的英雄,在我们的国产观影经验里应该并不多见。但这才是英雄人性的一面。举重若轻的人物塑造,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五个故事组合成一部电影,留给每位导演的时间真的不多。在30分钟内用“借力”的手法让故事与自己原有作品产生呼应,以此丰富人物和故事的外延,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法。

宁浩导演延续了“张北京的故事”,第一次加入“家乡”序列的陈思诚则让《天上掉下个UFO》与自己的“唐探系列”产生了人物上的关联。用探案喜剧的手法,带观众去探索贵州阿福村UFO背后的真相。

这一部,应该也是5个故事里最荒诞,玩得最肆无忌惮的一部了。

我和我的家乡观众都说了什么 我们可以笑着看主旋律了(22)

黄渤仍然是笑点担当,贵州口音浓烈的“UFO”和“我去补个妆”,看过的观众几乎全都能模仿两句。而刘昊然与王宝强的反差萌,也更让人期待之后的唐探三了,何况,还有王砚辉、王迅、董子健等人的加盟。

讲完这五个故事,大家会发现,之所以说《我和我的家乡》甚至比《我和我的祖国》更让人惊喜。是因为,它在探索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道路上,比前者走得更大胆,也更远,它让我们看到,主旋律电影不仅能够好看、好哭,还能够好笑。

这对我们这个习惯了大事严肃认真对待的民族来说,太不容易了。在这样重大的主流价值观表述中,我们能够笑着讲、笑着看,而且所有的视角全都是普通小人物的视角,所有的事情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鸡毛蒜皮又家长里短的小事。

这真的太有趣了。

可以说,《我和我的祖国》改变了我们看历史的方式,而《我和我的家乡》改变了我们看故事的心情。创作者笑了,我们也笑出来了,这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没有什么“观众不喜欢主旋律”的歪理,一次次的实践证明,观众是这样一群善良又聪明的人,只要电影够好看、有共鸣,大家都会喜欢的啊!

更何况,中秋本就是思乡团圆的日子,今天又恰好赶上国庆与中秋双节重合,《我和我的家乡》也已经在全国上映。

在乡土之思与家国情怀的交融里,晒着月光,与全家人一起散步去附近的影院看一场有笑有泪、老少咸宜的《我和我的家乡》,大概会是今年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段家庭记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