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

“跟汉字溯源文化,伴圣贤出经入史。立传承文明之志,做智慧国家栋梁。”

可能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今人为何要读经典?”学先贤治政之本,明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品读典籍,体味经典,吸取智慧,汲取精华。

大家好,我们跟着经典溯源汉字,今天继续《三字经》第13集:

三字经原文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译文

稻子、高粱和豆子,麦子、黄米和小米,这六种谷物是人的主要食物

学汉字

1、【稻】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1)

“稻”字产生时间不详,有人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部是“米”;下部像装稻米的筐形容器。后来变成形声结构,从禾、舀声。“稻”本义为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稻子实称“稻谷”,去壳后就是“大米”,供食用。《周礼》中有“稻人”一职,是专管植稻的官吏。

2、【粱】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2)

3、【菽】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3)

4、【黍】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4)

黍即黍米,又称糯秫、糯粟、糜子米等,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一般来说,黍米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黏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有白、黄、红诸色。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当地民间百姓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油炸糕,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

传统小吃“驴打滚”就是用黍米中的黄米制成的,黍米还是酿造黄酒的最好原材料。

5、【稷】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5)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图片,了解六谷汉字的前世今生,看看它们是如何演变的。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6)

6、【谷】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7)

“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会意字,古字形上部像水流出的样子,下部像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谷”的本义指山谷,即两山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或水道。山谷内不便于行走,故又比喻为困境,如:进退维谷。

谷物的“谷”本作“穀”,属形声字,从禾、㱿(què)声。“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也专指谷子,是一种草本植物。在一些方言中,“谷”也指稻。典籍中“穀”和“谷”常通用。汉字简化时,用“谷”代替“穀”。但仅限用于粮食作物,“穀”用于其他意义(美善、姓氏等)时不宜简化为“谷”。

7、【食】

常用但写不起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13)(8)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盖。一说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吃,作名词义是食物,主要指饭食、粮食。

由吃义引申为享受,又由比喻而引申为日食、月食,并进一步引申为亏损。以上诸义都读shí。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也写作“饲”。“食”字在古人名字上还保留旧读yì,如汉人郦食其(Lì Yìjī)。

食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左旁的“食(飠)”简化为“饣”。用“食”作意符的字大都和食物、饮食有关,如:饭、饱、餐、飨等。

今天的跟着经典《三字经》溯源汉字先学习到这里,我们下集再见!

备注:文中部分资料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