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县志城隍庙(邓州方言卯金刀探佚)
河南南阳邓县一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倘若你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爱挑别人个毛病,那么不客气,人们就往往会这样评价你了:你这人自己不咋样,还好找别人个“卯金刀”哩不言而喻,“卯金刀”就是挑毛病,吹毛求疵的代名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邓州县志城隍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邓州县志城隍庙
河南南阳邓县一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倘若你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爱挑别人个毛病,那么不客气,人们就往往会这样评价你了:你这人自己不咋样,还好找别人个“卯金刀”哩。不言而喻,“卯金刀”就是挑毛病,吹毛求疵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卯金刀”是挑毛病的代名词呢?问一问当地人,大多已很茫然,只知道话就是这样说的,是老祖宗留下的口头禅,至于说为什么,那就不知道了。
“卯金刀”一词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我大圣之后,而见灭於 宋 ,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大意是拥有天下的为什么一定要是姓刘的呢?“卯金刀”者繁体字"劉 "也!此刘者结合孔融的生世背景自然直指大汉王朝的刘氏子孙。作为孔子后人,孔融“根正苗红”,理应尊崇祖宗定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战战兢兢,规行步距,即便泰山崩于前,也自当奋力争先,为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排忧解难,以尽人臣之礼,可孔融并非如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志,可谓孝也!”由此观之,孔融之言,不合臣道,亦不合子道,于父于君,难免有忤逆之嫌!
然而忤逆就忤逆罢!东汉后期,毕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动荡年代,不把豆包当干粮,不拿皇帝老儿当会儿事的大有人在。这实在不算是一件什么惊世骇俗的大新闻!
但是,孔融的“忤逆”却惹了大麻烦,原因是得罪了曹操,被揪了小辫子!
这个,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曹操时交代过:“孔融在一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曹操,最终搭进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自幼就有让梨的美名,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孔融与曹操意见不一,但操想除掉孔融还应该有所顾及…… 最后查出来孔融有一个反动言论,说什么呢?说“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就是繁的“刘”这个字,就是当皇帝的不一定要姓刘啊,就是谋反了,马上把孔融抓起来了,下狱,处死,弃市”。
我想孔融的死是性格上的悲剧,孔融这个人生性刻薄,什么是刻薄呢?就是冷酷,不饶人。举孔融小时候的一个例子来说罢: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小年纪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罢了,可孔融并不像传说中让梨那样谦逊,而是睚眦必报,反戈一击,让叔辈的陈韪很不受用,"大踧踖”,尴尬的下不了台了。
你说孔融算不算刻薄!
长大的孔融保持了“刻薄'本色,然而他这次刻薄的不是陈韪而是曹操,结果被找了一个“卯金刀”的茬儿给做掉了!
这就是“卯金刀”的出处。至于什么时间,该词传入民间,成了故意找事的代名词,在历史的云烟中,早已湮没不可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