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县景区打造(从无人问津到声名鹊起)
从无人问津到声名鹊起
——方城县“无中生有”打造旅游高地纪实
七峰山云顶之心
□孟向东 刁良梓 张烨
方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差,底子薄,若论旅游资源山不及西峡、内乡、南召之奇峻,水不及淅川丹江湖之浩渺,文化遗迹不及内乡县衙、南阳武侯祠有名。
七十二潭接天瀑
过去,有人形象地将方城县旅游资源概括为“四死”,即,一棵死树——博望柘刺树;一坑死水——望花湖;一座破寺——普严禅寺;一座石死桥——张骞桥,可见旅游资源之贫乏。
博望黄金梨
十二年磨一剑。如今,方城县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剧增,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节假日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方城黄石砚
我们不禁要问,从资源贫乏到旅游高地,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实现的?
方城石猴
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介绍,方城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上下一心,坚定不移地把大干旅游、干大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抓手”,充分挖掘方城历史文化精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产品体系,实现了“零”的突破,创造了无人问津到声名鹊起的奇迹,成为南阳旅游新名片。
望花湖日出
蝶变:洼地崛起劈“新”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这句名言,给了开拓者无限的勇气和自信。方城县就是在旅游资源贫乏的起点上,敢于想别人之不敢想,敢于做别人之不敢为,才让“洼地”变“高岗”,劈出一条高歌猛进的旅游发展之路。
德云山风情植物园
文旅开发建设迅猛推进。目前方城县全县已建成了各类景区(点)1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驰名中原,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上百种数百万株,建成了山体动物园、游乐场,高标准完善了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还建成了中原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道观——炼真宫,全球曾氏拜谒祖先,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古缯国文化苑,被列为红军长征八大战役之一的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地、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馆等红色景点,状元川景区、白鹭湾旅游区、大乘山文化生态旅游区、三贤山旅游区等一大批新建项目也即将完成建设,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寻根祭祖、历史文化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高。大力扶持发展旅行社、星级宾馆、商务酒店、农家乐等服务型经营实体,全县已有3星级宾馆4家,按照4星级宾馆配置的容锦时尚精品酒店已建成开业,各类商务宾馆、农家宾馆、度假村等300多家,全县总接待床位数已突破1万张,各类社会餐馆1000多家。发展国内旅行社、旅行社分社及旅游网点9个,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多种需求。
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围绕国家4A级景区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和望花湖、大乘山等重点景区,在拐河镇的南王庄村,杨集乡的大河口村,二郎庙镇的庄科村、吴沟村发展农家宾馆、农家乐几百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吃山珍、品湖鱼、游农乐”已经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围绕博望镇黄金梨生产基地,柳河乡三贤山的万亩木瓜种植基地,杨集乡、拐河镇裕丹参种植基地,二郎庙镇葡萄园、蓝莓园,赵河镇乌云山千亩樱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观光、赏花、采摘游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型和科普型特色旅游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庄科村、刘庄村和扳井村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二郎庙镇、拐河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旅游商品和地方美食丰富多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开发了方城黄石砚、方城石猴、益姆膏、丹参茶、黄金梨、金木瓜、蚕丝被、木梳等特色旅游商品20余类260余种,其中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方城烩面、方城火烧、小史店花生粉浆面条、博望锅盔等地方特色饮食闻名全国。
通过12年的砥砺奋进,方城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一跃成为南阳旅游业中一颗后来居上的靓丽明珠,书写了“零”突破的神话,从“寂寂无名”到“迅速蹿红”,从“缓慢起步、游人无几”到“势不可挡、人气爆棚”,闯出了一条具有方城特色的崛起之路。
启示:有解思维出“奇”招
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政既是开拓者,更是践行者,他一腔情怀坚守十余年,见证了方城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蝶变之路。
循着发展的轨迹,我们剥茧抽丝,看到了方城县旅游逆势发展带来的四点启示。
一是举旗定向,画好路线图。2008年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的开发建设,标志着方城旅游的起步,但最初的两年发展思路还不是很清晰,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全县上下对大力发展旅游业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人对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直到2009年,当时的常务副县长白振国分管旅游工作兼任全县文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之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对方城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充分挖掘和大胆运作、包装、宣传,使“张骞封侯地丝路源方城”“中华曾氏祖根地”“天下第一古长城”“方城天书岩画”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响彻全国,才真正为方城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人们真正看到了方城旅游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在旅游开发上产生了聚集效应,一时间旅游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纷纷上马,方城旅游自此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褚清黎到方城任县长后,根植于对方城县情的深刻认识,源自对时代大势的清醒判断,超前提出了“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的发展思路,彻底指明了方城旅游的发展道路,“纲举则目张”自此在全县树立起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理念,为方城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是大力扶持,纳入发展盘。方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对旅游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将加快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全县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实施目标管理,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旅游工作领导专班,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改善旅游道路通达能力和沿线环境面貌,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对县城到七峰山景区、七十二潭景区和县城到望花湖景区、德云山风情植物园、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两条主要旅游大道进行了高标准扩建,将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扩建为双向四车道,沿线设立路灯,种植观赏性花草树木,全面进行亮化和美化。为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县财政设立了旅游宣传专项基金,每年投入财政资金不低于800万元。为提升景区品质,县政府统一组织了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等重点景区内部行车道路提升改造,进行全线铺油,全部建设资金县财政补贴70%,景区只需承担30%。为了扶持乡村旅游农家宾馆发展,县政府出台了扶持发展意见,鼓励农户利用自有房屋建设农家宾馆,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每户依据建设标准和规模县财政补贴1万到3万元。正是有了方城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才有了今天方城文化旅游的飞速发展。
三是不断升级,带来新体验。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最有力支撑。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景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参与和互动,纯观光的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停留。只有快速地进行游乐设施设备升级,不断推出新的游乐项目才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方城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一直将景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大资金投入,目前望花湖旅游区、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状元川景区、白鹭湾旅游区、三贤山景区等一大批新建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与此同时,已建成开放的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景区、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的新建娱乐项目依然毫不放松,快速推进。近几年七十二潭景区先后推出了滑草、空中飞人、少数民族演艺、天池游船、玻璃景观桥、彩色玻璃滑漂等游娱项目,七峰山景区先后推出了滑雪场、七彩滑道、水上飞人表演、醒狮表演、喊泉、网红桥、云顶之心等游娱项目,德云山风情植物园先后建成了百鸟园、山体动物园、游乐场等游乐项目。正是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使方城旅游景区始终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热度和关注度。
四是强化营销,拓展“朋友圈”。以活动促宣传,以宣传带旅游,依托节会放大宣传效应,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方城牡丹节暨万亩花海旅游节,其间先后策划了旅游商品展、百家网络媒体“春醒·忆老家”采风活动、全国摄影展赛、手机随手拍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开展旅游广告宣传“大轰炸”,先后同多家媒体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年不间断地进行旅游宣传广告投放,仅2019年各媒体就刊发、转发方城旅游广告、新闻、信息报道4000余篇,其中“丝路之根,生态方城”旅游推介会话题阅读量达到700多万,极大地提升了方城旅游知名度;大力实施精准营销,由县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旅游企业赴郑州、开封、商丘等省内城市和陕西省西安市,湖北省武汉市、襄阳市,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晋城市,山东省菏泽市等重点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同时积极邀请媒体、旅行社团等走进方城开展体验和踩线活动,以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对口营销。注重发挥旅行社的作用,制定了《引客入方奖励措施》,根据旅行社组团人数和停留时间给予现金奖励,充分发挥旅行社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营销宣传,方城旅游的影响力逐步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文旅融合、文旅强省的春天正朝我们款款走来,方城县县长段文汉介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顺应全民休闲的时代潮流,方城县委、县政府果敢提出“十四五”奋斗目标,即用5年时间,再打造3A级以上景区5家,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00家以上。实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递增10%以上,到202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3亿元。
宏伟的旅游发展蓝图正徐徐铺展,辉煌而激动人心的未来值得期待,请拭目以待!
《河南日报》(2020年05月13日 第11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