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

考点解读

1.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小的_____透镜。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_____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形成一个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

3.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在__________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_____,形成视觉。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__________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_____。若像成在这个位置,我们是看不到的。

4.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__________,使物像模糊不清(戴__________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__________________(戴__________矫正)。

5.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__________。

典例引领

知识点1、眼睛

1、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    视网膜 B.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C.视网膜    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    视网膜

知识点2、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2、(2019•诸暨市校级模拟)在盲点上引不起视觉的原因是(  )

A.没有视神经 B.没有感光细胞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知识点3、视力缺陷和矫正

3、(2019•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1)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考点过关

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2.如图所示,是人的眼睛视物原理的光路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2)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虚像

C.甲图是观察远处景物的光路图

D.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

3.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显微镜

4.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20m远的1.7m高的人 B.40m远的1.7m高的竹竿

C.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D.18m远的1.7m高的小树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3)

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眼球成像情况,下列关于该同学“视力及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矫正应配戴凸透镜镜片

B.远视,矫正应配戴凹透镜镜片

C.近视,矫正应配戴凸透镜镜片

D.近视,矫正应配戴凹透镜镜片

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7.当下,一款生存类游戏风靡网络,网友戏称为“吃鸡”。如图甲是狙击手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到的画面。关于望远镜(如图乙),说法正确的是(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4)

A.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B.它的目镜能用来矫正近视眼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D.夜晚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能看到天体(行星)被放大的像

8.如图所示,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方式不相同。如照相机要拍摄远处景物时,必须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   (填“变薄”或“变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5)

9.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小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他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明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明的视网膜上,他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   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0、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6)

课后提升

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7)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3.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根据如图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十三讲解(第6节第3课时放大镜)(8)

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4.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   透镜矫正视力。

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是水滴的相当于一个   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答案:第3课时 放大镜、照相机及眼睛

考点解读

1.凸

2.凸、凸、倒立、缩小、实

3.视网膜、大脑、感光细胞、盲点

4.视网膜前、凹透镜、视网膜的后面、凸透镜

5.色盲

典例引领

1、C。2、B。3、A。

考点过关

1.C。2.C。3.C。4.D。5.D。6.D。7.C。

8.减小;变薄。9.近视;凹透镜。10、推;短;远视。

课后提升

1.C。2.B。3.B。4.凸;倒立;凹。5.凸透;显微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