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三大要点(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

01

对孩子不放心的父母,用嘴管

“你连大学都考不上,还不想听我安排。”

这是热播剧《小敏家》中,秦海璐饰演的李萍,叨叨女儿佳佳的一句话。

起因是佳佳不愿去办留学签证,妈妈李萍开始机关枪似的说教,佳佳烦躁地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还和妈妈顶起嘴来:“我就是不想出国,不想听你安排”。

面对叛逆的女儿,李萍很生气,她责怪女儿不懂事,又没完没了地唠叨起来:

“你现在就是不用考,我也知道结果,就你那分,还能考上大学?你还放话要考央美,以后别这样说了,我可丢不起这人。”

不可否认,李萍是爱孩子的,可她唠叨的话,佳佳根本就听不进去,反而很烦妈妈。

李萍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一样,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唠叨来管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针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要说教,同样,针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也不要说教,因为说教对孩子来说是噪音。

讲道理不是不对,但是父母讲道理,唠叨说教,只是给孩子片面灌输,而不是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

让孩子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不值得爱”,才需要父母反复提醒。孩子在听“唠叨”的过程中,负面情绪会灌入心里。

父母的唠叨,对孩子而言是一份带刺的爱。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信任,而不是爱的温度。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就越想逃离。

与其一张嘴就让孩子厌烦,不如学会“闭嘴”。避开锋芒,改变沟通方式,少一点唠叨和指责,多一点信任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父母的管教方式也有高下之分。除了用嘴管之外,还有三个层次。

管教孩子的三大要点(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1)

02

过于关注孩子的父母,用眼管

最近,我发现8岁的儿子竟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每天吃完饭后,就悄悄躲在房间里玩游戏。

我把手机夺了过去,瞪着他说:“别打游戏,”儿子从我的眼神中感觉到怒意,孩子看见我就像看见仇人一样,充满了怨气。

我内心很着急,提醒自己即使再生气,也一定要忍住。

与儿子沟通时,我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在我观察了儿子一个礼拜之后,他才向我敞开了心扉。

“我学习成绩不好,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们总说我笨,但是在游戏世界里,别人都很崇拜我,觉得我很厉害,我渴望被人认可。”

儿子的话,让我心惊!他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在虚拟的游戏里边能获得很强的认同感。

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给他施加压力,逼着他每次考前十名。

当儿子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很努力,你在……方面与之前相比取得了很大进步”,赞扬孩子做得好的具体细节;

当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对他说:“我知道这很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多给予孩子接纳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逐渐有了自我认同感,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心理学家发现,在交流中语言所占比重为7%,声调占了37%,而眼神和肢体动作所占比重却高达56%,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视与孩子的眼神交流,更多采用的是肢体的惩罚,语言的指责,有时还过于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关爱的、微笑的、鼓励的眼神,亲密有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同时,也要学会读懂孩子的眼神,比如,当孩子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可能是孩子需要你的帮助,父母用温和的眼神回应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和你沟通。

管教孩子的三大要点(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2)

03

期望走进孩子内心的父母,用耳朵管

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视频,一个读初三的女孩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打电话,电话那头爸爸一直能耐心倾听,时不时还回应女儿:“说慢点”,“别着急”。

在爸爸的耐心安抚下,女儿才说出了情绪崩溃的原因:学习压力太大,休息时间不够,感觉太累了!

这是一位用心的爸爸,在整个过程中,他非常有耐心,没有插话,等待女儿把心里的压力和委屈都倾诉出来。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除了观察孩子的行为之外,父母还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父母只顾说教不懂倾听,孩子感受不到尊重,是没有表达的欲望的。

每周和孩子一起建立亲密的聊天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先让孩子把话说完,对于你不认可的看法,可以在孩子说完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

倾听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然而,用耳管也有它的短板。很多父母很难放下身段去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沟通缺乏爱,就难以深入孩子的内心。

管教孩子的三大要点(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3)

04

有教育大智慧的父母,用爱管

心理学家贺岭峰的女儿,有一次,数学考了59分,她很忐忑,用手捂着成绩让爸爸签字。

贺岭峰看穿了女儿的心思,他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地跟女儿商量:“不管你的分数有多难看,我保证不说你。”

他还对女儿说:“考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考试了解到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正是因为贺岭峰的包容和接纳,女儿才能放下思想包袱,继续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动漫工作者。

亲子教育专家金韵蓉说:“所有高明的沟通技巧,都远不及发自内心的力量。”

最高层次的管教方式是以爱为底色的教育,先学会爱孩子,再用理性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那么,如何用“爱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呢?

一.学会管理情绪:任何带着情绪的管教没有任何效果的。

父母在管教孩子之前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父母觉察到自己有情绪问题的时候,可以暂时先离开这个场所,给自己几分钟时间,让情绪冷静下来。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看见孩子背后的情绪需求,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学会转化不同的角色

父母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孩子6岁之前,当好照顾者的角色,给孩子关心和安全感。

在孩子6到12岁,父母扮演好教练的角色。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孩子的朋友圈,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建立好规矩。

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呵护孩子的自尊,不当众批评孩子,把教育和爱连在一起。

在孩子12-18岁,父母要当好孩子的精神导师,成为孩子心灵的沟通者,给孩子尊重和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合格的父母都能切换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孩子的照顾者,教练和导师。

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不同层次的养育观念,会养出不同的孩子:

如果父母习惯唠叨,孩子更容易唱反调;

如果父母善于观察,孩子更容易袒露心声;

如果父母乐于倾听,孩子更容易获得自我肯定;

如果父母懂得如何在日常中始终用爱包围、接纳和引导,孩子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进行。

为人父母后我们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爱是植根于教育中的,优秀的父母都懂得用爱来滋养孩子。被爱滋养的孩子,才有底气,去尝试,去修正,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管教孩子的三大要点(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