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数除小数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五年级小数除小数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五年级小数除小数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

五年级小数除小数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

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小数乘小数的第三课时。

小数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班的小红同学,特别喜欢画画。

他把在超市购买水彩笔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讲了一个数学故事。

自己读一读,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呢?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并试着解答吧。

小伟说我圈画了重点信息。

一盒水彩笔的价钱是一桶彩色铅笔的三倍。

一桶彩色铅笔,8.9元。

要求买一盒水彩笔,多少元?

用8.9乘三等于26.7元。

小彤补充说道,我同意小伟的想法。

我还画了一幅图。

根据一盒水彩笔的价钱是一桶彩色铅笔的三倍这个信息。

我知道,彩色铅笔的价钱是一份。

水彩笔的价钱是这样的,三份。

求水彩笔的价钱,就是求8.9元的三倍是多少?

用8.9乘三。

同学们,无论是圈画重点信息理解还是画图。

都帮我们分析清楚了水彩笔和彩色铅笔价钱之间的关系。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红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读书。

和他一起来看看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小芳说,我知道了,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五十六千米每时。

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可以,求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看到这些信息后,同学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有的同学说,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以前我们学习的倍数都是整数,这里的倍数是小数,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还有的同学问,这里的1.3倍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可真善于思考。

从1.3倍这个信息想到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有关背的知识。

同时还发现了这个问题中的倍数是一个小数。

并由此产生了疑问。

那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弄清楚1.3倍的含义。

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倍数是一样的,都表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原来我们学习的倍数是整数,这里的倍数是小数。

小童说,1.3倍表示鸵鸟奔跑时最高速度和非洲野狗奔跑时最高速度之间的关系。

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一份的数。

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比非洲野狗奔跑速度要快。

但是又不到非洲野狗奔跑时速度的两倍。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1.3倍,和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倍一样。

都表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对1.3倍的理解,请你试着画一画,表示出你对这关系的理解。

有想法了吗?

把你的想法画一画。

开始吧。

谁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画的图?

小明说,这是我画的图。

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一份。

鸵鸟奔跑时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应该比一份多,比两份少。

再看看小美画的图,听听他的想法。

画1.3倍时,可以先画和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同样多的一份,再继续画0.3份。

0.3是三个0.1。

就是把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平均分成十小份,再多画这样的三小份,就表示出1.3倍是多少了。

同学们通过画图的方式不仅表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还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这句话的含义。

同学们。

那非洲野狗和鸵鸟在奔跑时,谁跑得更快呢?

小兰说,从刚才画的图上就能够知道,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比野狗快。

小丁补充说道,我们可以求出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

要求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就是求五十六千米的1.3倍是多少?

可以用56乘1.3。

那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呢?

我们一起算一算吧。

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好,开始。

分享三位同学的作品,仔细观察他们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小瑞说,他们都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56乘13的积是728。

但是三个乘积的小数点位置不同,结果就不同。

是啊,都是56乘1.3,到底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检查验算一下呢?

把想到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

三个同学虽然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都得到728。

但是小丽忘记点击的小数点了。

因数中一共有一位小数,应该从积的右边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

我猜小红是从左边数出一位点的小数点。

也错了。

所以小刚结果正确,等于72.8。

小亮听了以后说道。

小红的计算结果等于7.28是错的,我们从图中就可以看出56的1.3倍结果应该比56大,56乘了一个大于一的数,积应该大于56。

我同意小亮的意见,小丽计算结果也是错的,因为56到二倍是112。

而56的1.3倍不到二倍,计算结果肯定比112小,怎么会是700多呢?

通过大家的讨论发现,56的1.3倍既要比56大,又要比56的两倍112小。

所以小红和小丽的计算都是错误的。

同学们结合图,利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或者估算,判断出小红、小丽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小刚计算结果正确。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芳说,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方法只能从乘积的范围估计出小刚计算可能是正确的。

万一三个同学计算56乘十三都出现了错误怎么办呀?

还需要进一步的再检验。

用什么方法验算呢?

小瑞说,我把因数的位置交换再乘一遍,结果还是72.8,所以是正确的。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检验,计算结果也等于72.8。

看来,估算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出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然后还要通过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

或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进一步检查。

现在可以确认,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七十二点八千米每时。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

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小亮说,他们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不同的是,第一个问题中的倍数是整数。

第二个问题中的倍数是小数,但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看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对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还学到了检查验算的方法。

那下面呢,我们就来做几个练习。

这是同学们做的两道题目。

他们算对了吗?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帮助他们检查一下。

好,开始。

写完了吗?

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小丁说。

我用竖式检查的,他做错了。

正确结果应该是八。

计算时要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数一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最后提醒大家,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文文说,我没列竖式检查,我看3.2乘了一个大于一的数,积应该大于3.2。

所以计算结果0.8错了。

小韩补充说,我跟文文一样,也是先观察数据特点。

我估算了一下,发现计算结果大约在六至九之间,也能判断结果0.8是错的。

大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多种途径进行检验,计算是否正确。还发现检验时不一定必须用竖式计算。

还可以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分析或估算。

那下面我们就继续分享第二题的思考过程吧。

小红说,第二题,我先根据数据特征估一估。

因为1.08略大于一,积2.708比较接近2.6。

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也相等,结果可能正确,但不确定。

那我就再算一遍,进行检查。

小红能够在计算结果不确定时,本着严谨的态度继续检验,这可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啊。

小亮说,通过计算,我发现正确结果是2.808。

还有同学这样写竖式和小亮写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文文说他是用1.08乘2.6进行计算的。

我觉得这样写计算时比较好对位。

2.708错,在计算十分位时忘记加进位了。

请大家在计算时特别留意进位的问题。

几位同学对计算小数乘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都能够做到认真细心。

小韩在书中看到了有关一头蓝鲸和一颗巨山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伟说,我知道了,蓝鲸体重150吨,体长25.9米。

一颗巨山的质量,是这头蓝鲸体重的18.7倍。

高是这头蓝鲸体长的3.2倍。

通过这些信息,我还想知道这棵巨山重多少吨,高多少米。

那就请大家试着做一做吧。

看看这棵巨山到底有多重,有多高。

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做法呢?

这是小瑞解答距身重多少吨的过程。

同学们,看看他做的对吗?

求巨山的质量,就是求150吨的18.7倍是多少?

要用150乘18.7等于2805吨。

同学们,你做对了吗?

小彤说,我来解决距山高多少米的问题。

因为巨山的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

蓝鲸体长25.9米,是一份。

巨山的高是03:02。

求巨山的高,就是求25.9米的3.2倍是多少?

用25.9乘3.2。

我先估算了一下,大约等于78,再竖式计算得到82.88米。

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丁说,我知道了,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文文说,我学到了小数乘法检查验算的方法。

可以先估一估,再计算。

或是计算后采用交换因数位置重新计算等方法进行检验。

小童说。

我们通过画图理解了1.3倍的含义。

我觉得画图理解数量关系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倍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还学到了很多小数乘法检查验算的好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数学书第七页的例题五。

课后,同学们可以打开书进行复习,然后完成下面的课后练习。

第一题,完成数学书第九页第六题的第二行。

第二题,完成数学书第九页的第八题。

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