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友擦肩而过(卡友李华忠隔行如隔山)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写道,“一天 24 小时,他们常常从晚上10点出发,直到第二天早上11点,有 13 个小时都在路上。”你看,数据这东西总是能带给人冷静的震撼,全国有3000万卡车司机在昼夜变幻里不停地穿行,身影就隐藏在黎明之前和夜幕之后,近12%的司机还携带“卡嫂”和孩子一起工作,吃饭难、休息难、洗澡难等生活问题不断困扰着他们。的确,每一辆卡车的背后,都有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奋斗史,一脚油门就是一趟旅程,一次刹车就是一段经历。但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接触到的卡友们性格和处境各不相同,但一聊起自己的工作,口吻又几乎一模一样——辛苦、危险、操心、顾不上家庭;赚钱还行,但越来越难了;想过改行,可是别的也不会......我想,你也很少见到一个职业群体像他们这样,对行业和行情有着如此清晰而统一的认知吧。车轮向后,生活向前,由神通教育独家出品的聚焦卡车人职业生活的音视频节目《公路上的游牧一族》今天上线第七期,《卡友李华忠:隔行如隔山,理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卡友擦肩而过(卡友李华忠隔行如隔山)(1)

“开车近30年,有时候确实感觉挺乏挺累的,想去做点其他的,因为跑车已经跑得够够的了。但回头一想,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质量,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所以还是听了家人的劝说,就老老实实开车吧,有一句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嘛。”

李华忠,1979年生,江苏沛县人,现定居四川眉山。还在念初中的时候,李华忠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另外母亲去世较早、家里也缺少劳动力,无奈之下放弃了学业、跟着表哥出来学车。起初因为年纪太小,没有拿驾照的资格,跟着大人学车也碰见过好几次被交警抓现行的时候,但不管怎样,跌跌撞撞之间也算是入了门,慢慢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18岁多终于拿了驾照,那时候就开始自己上车跑长途了。跟表哥学开车的那段经历也是天南地北都跑,后来表哥表姐一起买了台车,我们就选择了青藏线作为专线来跑,也就是成都到拉萨的专线,每次跑一个来回大概要十天半个月,久而久之就和四川这个地方结下了缘分,当然也是在这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后来觉得四川的气候比我们老家好多了,跑车的生活让我逐渐习惯了这里,便就此安了家。”

跟着表哥表姐跑车久了,李华忠开车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但也慢慢发现干普通货运的利润太低,说直接点,就是这一行已经不那么赚钱,是时候该为自己重新谋划一下了。恰好,身边原来一直跑普通货运的两个朋友陆续进入了危化品运输领域,虽说风险系数高了好几个等级,但运费收益确实可观;于是,几经引荐,2014年李华忠开始为眉山的一家企业运输易燃品类柴油,专门跑眉山、成都到西藏昌都的加油站。

常年往返这些偏远线路着实很辛苦,卡车对于李华忠而言就是第二个家。为了一路上能有个人说说话、互相有个照应,当然也是出于节约开支的考虑,李华忠不得已让妻子也来跟他一块押车。夫妻俩的一日三餐都在车上解决,所有的食物都得放进车载冰箱里冷藏或者冷冻,还得备上两个电压力锅,用于高原食材处理。

卡友擦肩而过(卡友李华忠隔行如隔山)(2)

“没有什么单独的做饭时间,几乎就是我一边开车,老婆就在旁边慢慢地做饭了。等到饭快做好,我们的休息时间也就到了,先找地方停车再检查检查,然后就开始吃饭,这一段也就当休息了。在车上吃完饭以后,老婆又要忙着收拾,就用我们大车上的淋水器来洗锅洗碗,这个间隙我刚好可以躺车上稍微打个盹儿。其实平时跑长途经常容易犯困,我一般就是下车用凉水洗把脸,实在不行就干脆停到路边休息一阵,接着再出发。我们这一行大概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夫妻车,说实话我老婆跟着大老爷们出来跑非常辛苦,我很心疼她。记得有一件事情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很难受,当时我们从拉萨装了一车回成都的货,途中快要开上唐古拉山,也就是在山脚下,轮胎没气了,我和老婆只好在车底下扒轮胎,那时候还不像现在带的有风炮、千斤顶之类的,只有一个钢管、一个弯把、一个套筒。因为我力气大,我就来搬钢管,老婆在旁边帮我扶着,结果当时有一颗螺丝,我老婆没有抓好那个扳轮胎的弯把,直接就掉下来砸到了她的脚面,整个瞬间砸肿了,肿得老高,给我心疼坏了。所以有时候心里挺过意不去的,想说人这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跑这么高海拔的地方来吃这种苦、受这种罪!但是之后又想,开车的人这辈子你不开车,想做生意也不可能,还是咬咬牙熬过去吧。我觉得跑车的人确实太难了。”

“大车驾驶员每天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是采访过程中李华忠常说的话。其实他们夫妻俩一起见证的故事或者说事故还有太多太多,两年前,李华忠往四川甘孜州送货,他以40多码的车速行驶在弯道上,但因为当时夏季降雨多、路面有积水,不凑巧直接撞到了停在坝子里的一辆水泥罐车;李华忠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都很后怕,那天还好撞的只是车而已,不然在那个位置如果滑出去,边上就是百米深的悬崖,没有一车两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然,如果说“有惊无险”是货运一行的家常便饭,那么,提防无孔不入的“油耗子”就当是一道又一道的“加餐”了。

“我跑普通货运的时候跟‘油耗子’交过两次手,第一次是从成都跑拉萨,路过都江堰休息的时候,那里已经前前后后停了十几辆大车,司机们都在路边上睡觉,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这些车的油都被偷光了。第二次就是在广汉卸完货,当时有点犯困,就停到加油站的空地上睡觉,也是一觉起来从倒车镜里发现我的油箱盖被打开了,赶紧下去一看,整个油箱干干的,盖子也给我扔到了一边,最可恨的就是在加油站都会被偷。对于大车卡友们来说,跑了好几天的长途确实疲惫,所以碰到‘油耗子’偷油,我们有时候也很难发现。”车轮向后,生活向前,您现在听到的依然是由神通教育独家出品的全国首档聚焦卡车人职业生活的音视频节目《公路上的游牧一族》。

根据交通运输部官网数据,截止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501.25万公里,高速公路也有14.9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就在这密如蛛网的公路线上,三千万卡车司机日夜不息地独自穿行着,面对迢迢千里、沿途百况,可能很难找到像美国公路电影那样的浪漫,但也正是这一路的风景赋予了卡友们一身的经历。

我看过一段描述是这样说的,开卡车的人脱离乡村谋生,却不曾真正在城市落脚,如此庞大的群体从发车的那一刻起,就像流动在公路网上的原子,彼此很难碰面。尽管归属感低、工作强度大,时至今日,还是有不少人对于卡车司机这个职业心存向往,仍然怀抱着热忱走进了这个大家庭。

今天是我们的第七期卡友故事,主人公名叫李华忠,十三岁就学上了开车,从跟着表哥表姐天南地北的拉货送货,到自谋出路进入危险品运输行业,逐渐与方向盘结下了很深的缘分,也从江苏小哥变成了四川女婿,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押车跨越川藏线。近30年的职业生涯里,李华忠也不是没有因为疲于奔波试图改行,但其他的选择对于他来说同样很迷茫。

“对于我们这些连初中文化都没有的人来说,做生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曾经想过去搞经营,后来一打听那个投资有点大,最主要是害怕赔钱。其实我们这帮卡友很多家庭都不富裕,不要说是几十万,有时候听到十几万都害怕赔。想着改行的时候,也跟给家里人商量过,他们当时一口就回绝了,因为风险太大,跑车最起码是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情,在经营车这方面的经验肯定要多于做生意。开大车近30年,有时候都在心里想,下辈子再也不要开车了,如果说人生的职业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的话,我不会选择跑大车,我希望自己小时候能好好上学长大,有文化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地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生活。”

因为“习惯”而选择留下来,再苦再难也不会轻易逃避或者离开,因为熟悉的卡车生活已经慢慢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当中,我想,这不仅仅只是李华忠这一位卡车司机的心路历程。然而,这个职业注定了他的漂泊,他也和所有卡车司机一样,长年以无限牺牲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来换取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质。李华忠常常在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想起家里的老人孩子就觉得愧疚,特别是大过年的自己都还在赶路的情景,每回忆一次都会翻涌起酸楚感。

“随着时光流逝,年龄慢慢增大,我的身体自然比不上那些20多岁的小伙子了,比如说我的胃、关节,这些地方都有点不舒服了。现在的我跑车感觉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不管是从精力、体力方方面面都不如原来充沛。所以说,有时候不管钱挣多挣少,现在回头想想,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儿子从小到大,生活饮食起居都是我老婆一个人在操心,儿子的学习也是老婆在管,因为我从小都没怎么好好上学也没文化,管不了孩子,这方面我是一点忙都帮不上的,所以现在也想由衷的说一句,老婆辛苦了,你为这个家庭付出太多太多;还想对儿子再说一句,爸爸也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陪你的时间太少了,但请原谅爸爸吧!现在的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和目标,就想凭着自己的努力把家庭生活搞好,另外就是儿子的学习成绩允许、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供他上一个好大学,让他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不要像我们一样冒着危险天天拼命。总之人这一辈子不要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家庭和谐、生活快乐就好。”时代的洪流总是在不断冲击着旧有的事物,有些行业早已烟消云散,有些行业也正经历着被改写的阵痛,正所谓从云端到地下的落差,我想入行早的卡车司机对这种变化的体会或许更深。李华忠坦言,现在跑货运困难重重,个中滋味外人很难体会,但卡友们也不奢求感同身受,只是希望社会对这个职业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采访的最后,李华忠想把一首春雷演唱的《吉祥》送给听友,这是他平日里开车最喜欢听的歌,想以此祝愿全国的卡友们都像歌里唱的一样,吉祥如意、辉煌腾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