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青天断案的故事简短(农夫报案自家牛舌半夜被人割了)
“不会伪辞言悦色”,这是《宋史》官方对包拯的评价。这一评价可以说是再精准不过了,包拯是封建时代最为出名的清官之一,他不仅为官清廉,而且能力出众,纵观整个封建时期,为官能力都是可以排前列的。他是也是为数不多真正能做到“爱民如子”的官员,完美了的诠释了何为百姓之父母官。
公元999年,包拯出身在安徽肥东县的一户农家茅草房里,幼年的生活十分困难,尝尽了人间的艰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为他后来能够体恤民情,成为一名清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包拯的父母和其他农民不一样,他们非常重视对于小包拯的教育。
而小包拯也争气,他爱读书,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将聪慧也用在了读书这件正确的事情上。公元1027年,在他28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就这样,包拯踏上了仕途。尽管中进士不易,但想进中央为官也是很难的,包拯被派到了地方当一名知县。
和其他在地方为官就认为自己仕途不畅的,从而颓废的官员不同,包拯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很快就获得了一方百姓的称赞。不过,这次为官没多久便中途中断的,原因是因为“孝”。中国古代是重视孝道的,包拯的父母年老了,他便回家赡养父母。回到家中的包拯完全没有一点儿官味,而是老实本分的作为了一个农民务农。
直到十年后,父母去世了,包拯安排好他们的后事后,才再次响应朝廷的征召,这一次,他又被派到了地方作为一名知县,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安徽天水县。刚到任不久,包拯就破获了一桩案件。
当时天水县有一家农户,早上起来发现自家的牛被割去了舌头,却不知是何人所为。于是来到了县衙请求包拯帮忙判案。包拯听完他的叙述后,结合这家是一养牛大户,当即就想到是不是邻里间有人嫉妒,故意作祟。于是在廷下偷偷的对这个农户说,叫他第二天偷偷把被割掉舌头的牛杀掉,然后拿到闹市去卖。
第二天,农户按照他说的去做了,在宋朝,当街叫卖耕牛肉是犯法的。果不其然,就在这个养牛户还在闹市叫卖的时候,,就有一个人跑来告状了,包拯立刻即派人将这个告状者抓了起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那个告状的人直到了养牛者做着犯法的事情了,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继续危害他利益的好事情的,所以跑到了衙门来告状,而在此之前,包拯就一直派了下属去紧跟着养牛者,看他附近有没有鬼鬼祟祟的人有异动,发现正是此告密者。
第三天, 被包拯抓获后,那个告密者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这一桩“夜半割牛舌”案件终是得以告破。自从,包拯的名声就这样打响了,之后又有什么事情,他都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助百姓,在他死后,他为官的故事被后人汇编成了戏曲集不断在台上演绎,也算是流芳百世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