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十大抗日神剧(这是最经典的抗日神剧)
有多久没看电视,有多久没有看国产的电视剧,有多久没看国产的抗日电视剧,因为那些神剧烂大街,而不是鱼龙混杂。
如果说《亮剑》成为抗日题材的经典大剧,是因为还原史实的真实感,是一种国人“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铁血精神。如同徐老怪导演的《智取威虎山》,把战争化为决斗,侠气十足,令人血脉喷张。
我为什么更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期。
本该是抗日战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因为版权问题使观众对其知之甚少。关于政治的话题不想谈,也不愿意谈。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都不能正视,又何谈希望与复兴呢?
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兽医被炸死,本来想树石碑,但是唐副师长说“算了算了,十年,几十年之后又有谁记得我们呢?灰飞烟灭了,灰飞烟灭了。”
忘却,意味着背叛。
我个人也很喜欢《亮剑》,但是这两部戏有根本的不同,《亮剑》在战争中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智和勇,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的辅佐依然是为了表达一群人的性与情。
在战争下,人应该具有的本来面貌,一群人在战争中的渺小,没有个人的英雄主义,懂得趋利避害和计较荣辱得失是天性,是对人性的挖掘远胜于对战争的探讨。
《我的团长我的团》
豆瓣评分:8.6
评价人数:16353
类型:剧情/战争
年份:2009年
主演: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一个好的剧本】
团剧大有顶着战争的帽子刻画人性的嫌疑。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关于真实和灰飞烟灭,宁可在残酷中心竭,不愿在虚伪中矫情。宁肯在孟烦了的叛逃中审视自己的懦弱,作为一个曾经的逃兵,他仍然有话语权和生存权。所以团剧描写的这群人里面的内心活动,真实而接地气,团剧真的是一个好剧本。
【一个模糊的主题】
一部剧,一本书总是有主题,或健康明朗,或隐晦艰涩,或阴暗丑陋,或简单直白。而于军事题材,我们最容易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主旋律。我从团剧中体会的真相就是这本不是一味儿的想要写战争,而是想阐述战争下的人性,他不是想告诉人们一场战争的正确与否,而是想说在战争下,人应该具有的本来面貌,一群人在战争中的渺小,一些人在战争中的野心,没有平等,任何时候,我们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角。
【一种突破的尝试】
方言,是这部剧最大的特色。(《疯狂的石头》便是经典案例)
五湖四海,海纳百川的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也是最难于治理的原因,“地域黑现象”现在也是无法断绝。龙文章的炮灰团操着各地方的方言,虞啸卿的精锐部队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喻意之深,这又是一种细节的暗示。
因为有了主心骨和共同的屈辱,五湖四海,才在涅磐中有了重生,无根团长龙文章却成了炮灰团的魂。
我最喜欢团剧的一句台词是:
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总是一针见血的抓住了根脉。
而那些炮灰们,方言就是一个介质,来搭建他们的根,生活环境造就的不只是语言上的特点,更有着生活习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哪儿的人的人生哲学都多少会因为成长的环境,家庭的背景,烙下了一些痕迹,这痕迹有的是无足轻重的,有的却是难以抹灭的,只有在战争的炼炉下,才能打磨烧化一切,而于和平年代,总会产生一些冲突。
所以我觉得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这些人性的挖掘,源于中国特色的地域辽阔。
【一群炮灰的形象】
1、无根妖孽-龙文章
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学会了各地的方言,他能很快融入各地的生活方式,他放下了自尊掌握了各种生存技巧,他怕死,但是也不愿意苟活,他有他的信念和追求,他不是个战争狂,而是他知道在战争中,谁也不能够安逸,他有的却是一颗赤诚的心。
他遇到了一个团,一个炮灰团,一个像他一样稀里哗啦的团,没有谁是英雄,他就像一颗杂草,但凡看到了生机就抓住这一片滋养的润土求得苟活。
他和他的炮灰一路走来,他成了他们的魂,他们成了他的亲人。然后他带着他们一起去完成内心的救赎。
2、北平小太爷-孟烦了
孟烦了,生于北平书香之家,老太爷出场之后,多少人得愤愤不平啊,唯一一个把家世背景交待的底掉儿的角色,却原来就是这么一位招人不待劲的主儿。老太爷古板刻薄,家教严明,一天到晚端着,见天儿的嚷嚷着:诺大的中国就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他自己却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家长制式的人物,诺大的中国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少。
他对打仗这种事,也曾经天真过,豪气万丈过,经过太多的失败战役,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溃败中,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了,除了自己那条精儿贵的命那个心中充满少年中国的小书虫,是否曾经是孟烦了的昨天,而孟烦了的今天,都用来学习扯淡了。
他把命将给了龙文章,不慷慨激昂,不壮怀激烈,而依然是一张说话不饶人的嘴,一个清楚真相的脑袋,一颗明知了无希望,却不得不为的决心。
3、军统世家-虞啸卿
虞啸卿家世显赫,功勋卓绝,他气派,衣冠笔挺,他英俊,棱角分明,他有最精锐的部队,他有最死忠的追随者,他有生杀的大权,他有大好的前程,他有满腔的热血,他有铜筋铁骨的意志。但是他只是个军人,一个看的不够远,不够广的军人。
他崇拜岳飞,想的是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所以他牢记着保家卫国,他有着视死如归的气魄。有人说他是战争的机器,其实不妨说他是为战争而生的,这也是他最大的悲哀。
4、东北人-迷龙
迷龙是个东北人,一路上唱着带色儿的二人转,成为了炮灰团最快乐的人。可能最懂得乐呵的人就是东北人了,他们想的不多,他们实在,比如迷龙,有吃有穿,再有个老婆暖炕头,够了。
在战争面前,他不会失去骄傲,自尊和血性,在战争之中,他不会悲观,龟缩和怅然,在生命面前,他学不来悲秋伤叶,在亲人面前,他的情感自然流淌,他不是一个英雄,他成不了智者,但是他是生活的强者,他告诉我们,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人首先都要学会活着,没有伟大的人性,没有冠冕的话语,他是整个炮灰团的代表。
5、上海人-阿译
上海人,少尉,没有上过战场,被孤立的理想青年。团剧中的所有人物都带着地域的色彩,成了一个符号,不代表所有,但是确实体现着部分的典型。上海的色调不是那么光鲜,尤其是在一部比较注重刻画北方人物性格的戏中,阿译的小性情,内秀与扭捏必然与那些炮灰们格格不入,所以大家都挤兑他,看不上他,他捋头发的动作,他说话的软腔软语,他过于拘泥小节的磨叽,都让人不那么愿意接近他。
连最不走脑子的迷龙都说过阿译是烦了的兄弟,这话在理,他们有一样的学识,他们都是学生兵,他们都曾经生活在城市中,一个在百乐门里看尽歌舞升平,一个在前门楼子上体味故都风貌,他们都整天端着,一个是装爷儿,一个是装小资,所以即使烦了如何损阿译,最后还是跟他交过心,抛开行为举止,他们两个确实很像。
在那一曲变了调的《葬心》中,那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男人,用他那有点隔应人的方式告解着思乡的情绪,也成为了炮灰团一道不可或缺的别样的风景。
6、陕西老爹-郝兽医
陕北的民歌音域宽广,苍劲中透着悲凉,郝老爷子郝兽医的家乡就在那里,他的一生被烦了一张戏谑的纸就讲尽了,一纸荒唐言,满把辛酸泪,可是老爷子从不为自己流泪,他只为那些死了的娃儿流泪,人过半百而知天命,他已经看开了很多事情,却放不下惦记的娃儿们,他是炮灰团最老的尾巴,迷龙在他面前没大没小,烦了在他面前撒娇耍混,死啦在他面前自惭形秽,皆因他是一个长者,他是一个慈爱的像父亲一样的老人,人生的某些品德只有在时间的流淌中才能显现出来,而这有关博爱和无私。
郝兽医死的时候,每个人都哭了,一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人却触动了他们每个人内心的那块柔软之地。他的死促成了对南天门的偷袭,激发了炮灰们视死如归的决绝。
7、湖南-不辣和广东-蛇屁股
不辣和蛇屁股就像孟烦了和阿译,相依相存的更加强烈,却也时不常的吵嘴斗架,不辣身上透着湖南人的呛劲,却也不温不火,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那个刻意而为的动作,带了点毛主席老人家的范儿(中华要灭亡,湖南人要死绝)。他就像一个影子,大事没他,可是耳边那句“王八盖子的”时常回旋。
与之相反的就是蛇屁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偶尔说说风凉话,早年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北京人什么都敢说,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我想这片子,突出蛇屁股的广东人特质主要就是在吃上,可能另外想反映一下广东人的精明,心里自有个小算盘。
我想团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句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平日里有再多的个人隔阂,有再多的地域偏见,有再多的不满吐槽,一旦上升到民族情感,所有的矛盾都要为之让路,因为我们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