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有哪些优缺点(日本汽车发展史)
小说中主角逆袭的剧情往往最受读者喜爱,而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与“起点流”小说的契合度令人惊叹。从技术引进到借鉴模仿到拥有自己的全球市场再到高端品牌乃至双擎技术等技术和影响力,日本汽车工业当年只能夹缝求生存,如今则在全球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汽车产量稳居世界前三,丰田品牌也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桂冠。复盘日本汽车发展史才知道,什么是教科书级的“逆袭翻盘”。
图注:三菱1917年代生产的Model A
日本汽车的萌芽在二十世纪初,最开始的发展思路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引进和模仿。在这一阶段,日本汽车制造企业进口及销售欧洲汽车,并基于欧美车型来制造名义上属于自己的汽车,例如其第一批量产的三菱Model A就是基于菲亚特Tipo 3设计而来的。
图注:Model A车间生产照
是块“肥肉”必然会招来惦记,当日本制造商还在苦苦挣扎时,外国车企反而在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中意识到了日本市场的巨大空缺,美国“三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纷纷来到日本建立公司,大肆蚕食日本刚刚起步的汽车市场。
图注:1966年第一代丰田卡罗拉
当然,日本不会放任外国制造商在本土市场的逍遥太久,在日本《汽车制造业法》和二战的双重打击下,车界“三巨头”于1939年退出日本市场。经过了漫长的战后重建期,日本乘用车生产的限制在1949年被取消,而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汽车工业仍处于“偷师学艺”阶段,只不过从之前高调的引进模仿变成了略微低调的技术合作。但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与大部分制造商和国外制造商合作的路线不同,丰田和富士精工选择了用自己的技术生产汽车,成为日本汽车制造商走向自主的领头羊。
图注:1961年的丰田车间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批量生产系统和全国销售网络的建立,令日本汽车工业在本土市场进入了相对高速发展期,面向海外市场的心思也更加活泛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走上了海外市场的“打怪升级”之路。
图注:石油危机让本就能源匮乏的日本感受到了全球化压力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令全球包括日本的经济受到重创,但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世界性能源危机反而进一步加大了以燃油经济性著称的日本汽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本也在八十年代超过美国成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此后,日本汽车工业经历了国家泡沫经济崩溃、主要工业化国家进口限制等挫折,但迈向全球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
图注:日系车三巨头车标
如今日本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之一,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全球热销,曾经一度被美系车“侵蚀”本土市场,现在欧美却成为了日本汽车主要出口市场。复盘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值得借鉴之处还是不少的。
图注:日系车在硬派越野领域颇有造诣,丰田陆地巡洋舰更是家喻户晓
首先,日本汽车工业“抄亦有道”。不可否认,日本汽车制造商最初采用的是引进、模仿、技术合作等手段,但它们深知一味地模仿并不是长久之计,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去其糟粕”,融汇别国先进技术的同时重视自主技术的发展,对“自主技术”这四个字的执着程度是翻盘的关键所在。
图注:日产GT-R R32
其次,是日本车企对于性能的极致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日本汽车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日本性能车发展的鼎盛时期,丰田AE86、本田NSX、日产GT-R R32还有令众车迷眼热的红头发动机思域Type-R等经典车型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可见,日本汽车能走向世界并不是单靠价格和燃油经济性等优势,在性能方面的狂热也好、营销也罢,是非常能引起车迷共鸣的,日系车在网络上的一众“自来水”也大多由此而来。
图注:名声大噪的丰田AE86
最后,日本政府和汽车制造商非常懂得借势与止损。起步阶段通过政策和法律引导减少外部竞争,在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面前又能够抓住机会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根据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身战略。
图注:2019年1-7月全球汽车销量单一车型销量前10日系车占据一半
不得不说,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值得借鉴,却不可复制。它能走到这一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本国国情也决定了它们在汽车生产制造上的“实用主义”风格,这恰恰是受到主流消费者所喜爱和认可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