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

明清中叶,沿海一带倭寇四起,潮汕百姓饱受抢掠之苦,许多村庄纷纷修建寨子,抵御倭寇,保卫自己的家园。

和安寨始建于清顺治三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为本村当年的十八富户所建。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1)

寨子坐西朝东, 整体为方形, 占地面积一万二千余平方米。从正面看, 高大的门楼像古时的城堡, 寨门为拱形, 门框由花岗石砌成, 上方刻有“和安”二字。门楼后面是座两进的院子, 后半部为方形, 前半部呈弧状, 向外突出十几米, 若站在高处俯瞰, 这座古老的寨子就像写在大地上的一个“凸”字。这样的结构, 从视觉上烘托了寨子的气势。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2)

从寨门进去, 是条石板路, 也是寨子的主街,从寨头一直通到寨尾。寨内布局为三街六巷十八厝, 两条辅街与主街平行。寨中的十八厝,分属于当年的十八富户, 虽年代久远, 却座座保存完好,体现了古时潮州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3)

寨子东侧,还有清康熙年间苏彤绍所建的官厅, 虽历经沧桑,但基本格局和结构保存完好。苏彤绍于癸巳科中进士及第, 仕登翰林院检讨、庶吉士, 是从和安寨里走出去的高官。

和安寨外墙高约六米, 厚达半米, 灰砂夯成, 坚如磐石, 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 至今却无一处坍塌。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4)

据寨内的老人说, 清末时期, 潮州地区“九光贼”十分猖獗, 窜到和安寨, 吓得村民关闭寨门。“九光贼”泼汽油烧门, 企图进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寨门依旧完好无损, 于是贼徒守在寨门口。村民只能紧闭寨门, 不敢外出, 因寨内没有水井, 村民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在此危急关头,寨中有识之士提出, 用浸过牛尿的被单, 晾在寨墙上,以此提醒 “九光贼”: 寨内有用不完的水。 据说当时还有力士身背石臼, 走墙示威, 为吓退“九光贼”而献身, 凡此种种, 皆传为佳话。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5)

后来, 为加强防御, 村民在寨上建造了六个方形的碉堡式建筑物, 俗称“寨耳”。 据当地老人说,“九光贼”围寨时, 虽没能攻入寨子, 但临走时扔下一句:“寨虽坚固,却有面无耳。”这句话没有寨耳, 确实难以窥探到外面的情们环寨建造了“寨耳”, 作为守夜值寨耳上下均有枪眼,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寨外四周的通道,称得上是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嘉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安寨一夫当关)(6)

由于防御设施完备, 几百年来, 和安寨保障了一方平安。 时至今日, 它依然平安祥和, 一如它的名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