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

1994年可谓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巅峰之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于这一年共同上映。

而在这些优秀电影中,有一部电影可能不如以上所提作品出名,但它的口碑和评价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这就是黄建新导演的《背靠背脸对脸》。

电影改编自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讲述的是某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双立虽能力出众,尽忠职守,但身处职位不是代馆长就是副馆长,始终无法转正,他先后与两位外派的新馆长斗智斗勇,力图通过排挤新馆长让自己最终坐上馆长之位的故事。

这是一部典型的官场电影,里面的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方式,都通过正面和反面的无数例子一一展现于观众眼前,因此完全可以称它为讲述中国官场的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电影,它是真正拍给中国人看,似乎也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其中意味的作品。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1)

一、中国官场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早已暗含其中

文化馆副馆长王双立头脑极为灵活,而且深谙人情之道,无论是上面的领导亦或者是下面跟着他的下属都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文化局的冷局长和徐副局长总会在合适的时机从别处调人担任馆长,明明有才又能的王双立却始终无法真正坐上馆长之位,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新调任的马馆长优点是为人老实,但缺点也是老实,面对领导下发的任务做不到真正的变通。

建立歌舞厅应付不了建筑公司,发表抗洪照片试图拍一下冷局长的马屁,找的竟然是冷局长站在伞下一尘不染,而周围的工人却浑身泥泞的图片,让冷局长被上面的领导嫌弃,调节不好内部矛盾,文化馆不断出现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马馆长的下场可想而知,没过几天就被下放,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身为副馆长的王双立在背后推波助澜。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2)

本以为略施手段就让马馆长下台的他这次终于能成为馆长,但现实还是和他开了玩笑。

徐副局长推举了冷局长的亲信小阎当上了馆长,甚至哪怕小阎因为重大工作错误被免职后,没过几天却又复职。

这时的王副馆长真的心灰意冷,他开始认识到为之付出一辈子心血的工作似乎也就这样了,因此决定将工作至上的热情放之家庭之中,每天读读写写,不再为馆长事情操心。

然而故事再一次急转而下,小阎还是太年轻,处理不好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并且本已结婚的他甚至和下属私奔离开。

王双立被召回,似乎这次馆长真正的该属于了他,命运也是如此的好笑,在他最无欲无求的时候,给予他曾经最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电影也在这一幕中画上了句点。

《背靠背脸对脸》在豆瓣评分高达9.4,然而于IMDB评分只有7.4,两极式的评分差别,完全说明了这是一部很“中国式”的电影,也许只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看懂背后的寓意。

说起官场类型的影片,在国外也有非常热门的美剧《纸牌屋》,然而国外的官场政治和国内的官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国外官场讲究制度,而在国内更多的则是对人情的把握。

两种不同的方式无法简单地判断谁高谁低,只是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哪一种方式更为适合而已。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3)

二、众生皆为棋子,每个人都在局中

电影的主角无疑是副馆长王双立,在他的视角中,手下的人可以分成是两派,一派是亲近自己的,一派是不亲近自己的。

面对亲近自己的人,他会尽可能地去帮助,因为在他眼里这些都是在未来会帮助到自己的棋子,而面对不亲近自己的,比如拥护新上任的马馆长的老罗,则使出各种手段打压。

这是一条放置于大众视线下的博弈,而在其背后,其实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暗线。

这条暗线就是文化局徐副局长的上位之路,他的那句:“哪个辞职不想被扶正呢?”不单单是安慰没当选馆长的王双立,其实也代表了自己的心意。

将明线与暗线同时思考,就会明白为什么明明王双立工作能力那么突出,却仍然坐不到正位之上。

徐副局长身处副职,手底下的人做的越突出,他转正的机会也就越小,相反,如果手下的文化馆状况百出,并能让更上面的领导发现,那么冷局长下台的机会就越大。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4)

马馆长为人老实,但没有能力,根基不牢,将其空降成为馆长,更可能也是徐副局长的决定。

他看准王双立手段多,并且一心渴望当上馆长,自然不甘心一个乡下来的没有什么文化的马馆长骑在他的头上,他也势必会尽可能耍一些花招让文化馆抹黑。

而文化馆的问题就是文化局的问题,文化局的问题自然由冷局长负责,于是看似王双立将一张“抗洪时周围人都浑身泥泞,只有冷局长在伞下一尘不染”的照片公布,试图让马馆长下台,但其实背后还有冷局长被他的上级指责,让他的形象一落千丈,这也是徐副局长的目的所在。

小阎的上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阎是冷局长的亲信,徐副局长的提议也正中冷局长下怀。

但他太年轻,空有一腔热血,做事不知深浅,不知人前人后的人情世故,他的上位同样也是一个定时炸弹。

王双立看似屡战屡胜,手段频出,但他仍然没有明白这不是一场他和其他馆长候选人的斗争,而是上层人物之间的博弈,他仍然只是棋子罢了。

所以一切都很明了,王副馆长什么时候能转正,不在于他做了多少工作,创造出多少功绩,拉下马多少任正馆长,而在于徐副局长什么时候能驳倒冷局长上位。

导演刻意将王双立刻画得头脑聪明,能力强,并且还有情有义,他在开头的推举之中,明目张胆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其实也代表了他自认为自己的光明磊落,在结尾处,他对猴子的规劝也代表了他有着自己的底线。

众多的优点其实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喜欢他,从而更容易代入电影之中,自然也更容易被蒙蔽双眼进入棋局之中。

电影将中国几千年来的官场模样凝练在了两个多小时的故事之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将手下的人当成棋子,而自己同样也只是其他上位者眼中的一枚棋罢了,谁也没比谁高贵,谁也没必要将自己看的有多重要。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5)

三、所谓的人情,永远绕不开的是来自利益的推动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绘中国社会时所提到的差序格局,即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中,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标示着社会关系的亲疏,家庭、朋友、同事、同学都是我们的边界所在。

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耗费我们大量精力的,其实都是如何处理这些有关于“人情”的边界问题。

一旦拥有了人情,事情就会变得尤为容易。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6)

比如王双立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准备生二胎时,他就找医生开个假证明,而医生与他也是老相识,毫不犹豫的就开出了证明,并说直接去找计生办的李主任就好使,于医生口中,他和李主任同样有着不小的“人情往来”、

这种对于人情的信奉似乎已经超过原则和道德本身,如果没有监管,医生的职业道德,政府人员的原则都不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只要社会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不变,在这个方面,现代化国际化的大上海与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中的边远乡村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然而职场和生活之中所谓的“人情”其实并不是简单的相识就能形成的,其背后必然逃不脱利益的主要推动。

李会计对马馆长处处使绊子,失去的是自己的房子;猴子暗中使坏拍下各种照片,致使自己临时工的身份随时可能被罢免;老宋积极抗争表达对马馆长的不满,丢掉了自己苦干多年的职位……

看起来王副馆长的每一个亲信都心甘情愿的冲在前头,为其充当一把利刃砍杀挡在王双立面前的“敌人”,哪怕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付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利益。

但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他们付出的不是人情补偿,而是利益的交换。

王副馆长将建设公司的钱给了李会计作为装修补贴,猴子临时工的职位只要王双立在位就会被永远保住,辞职的老宋官复原职也是他一句话的事……

所谓的人情并不是表面之上的感情,而是每个人的价值对比。

当你拥有别人需要的价值,而他人的价值也正是你所需时,你们之间的“人情关系”才可能开始被建立起来,单纯的情感永远支撑不住职场和官场上的利益往来,甚至连生活中的朋友二字有时都会在利益之下被摧毁。

因此当我们说起人脉时,似乎最该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拥有相应的价值,自己是否拥有能力拼搭住这份“人脉”。

关于官场权谋的电影(豆瓣9.4背靠背脸对脸)(7)

结语:

黄建新导演曾表示这部电影因他“对中国的理解”而拍,他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宋代以后,中国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实用主义……今天实用主义比那时更严重,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都可以做。政治不单单跟官僚阶层有关系,跟市民阶层关系更大,而且有时更为深刻。”

每个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每个人的本性又倾向利己,二十六年前的话,放到如今仍旧适用。

而将这部电影剖析为一句话,那毫无疑问就是:无论是职场亦或者是生活,与其毫无限制地结交各种所谓的“朋友”,不如退而结网让自己变得“有用”才是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