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

春节假期是旅游黄金期,世界遗产是春节旅游的热门对象。实地观光游览或是云上游览世界遗产,都要储备一点相关知识。下面为大家简单梳理相关内容并简要介绍云南的五项世界遗产。

一、关于世界遗产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因“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第283页),而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三种类型。文化遗产主要指遗址、建筑群、文物为主能够体现人类杰出创造、见证历史的文明。自然遗产指具有科学研究和自然审美价值的自然地貌、动植物生境区、天然名胜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指含有文化和自然两方面因素的遗产。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标

此外,1992年第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做出吸纳文化景观进入遗产名录的决定,文化景观由此成为世界遗产内容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至此,我们可以把世界遗产分为两类,物质类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我国通常“将前一类称为文物,后一类称为民族民间文化”。(吴宝璋:《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五题》载于《旅游研究》2009年第一卷第一期)本文中的世界遗产主要是指物质类世界遗产。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2)

世界遗产图标

据《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及批准各国申报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03年后实施)。目前已召开了四十四届遗产大会,其中第二十八届和四十四届大会分别在中国苏州、福州召开。根据最新新闻报道,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3年9月举行(2002年起,世界遗产大会一直于每年6月或7月开幕)。届时中国提名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被审议。

世界遗产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与旅游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告诉世界一个认识文明、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世界遗产精神》,第18页,刘红缨 著 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遗产研究”和“遗产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所重视。前者如在1992年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美国代表提出要建立世界遗产的全球性研究体系,而且要必须立刻开始这种研究。后者如北京大学开设“世界遗产”课程,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法”课程等。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3)

中国于1985年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次年开始申报遗产项目。此时,公约已通过14年,可以说“申遗”的起跑线已落在世界的后面。在开始的几年,我国遗产申报成功率较高,如1987年申报成功6项、1992年申报成功3项。后来因“世界遗产”背后的巨大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出现 “世界遗产”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于2000年通过“凯恩斯决定”,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尚未有遗产列入名录的国家除外)。2004年的“苏州决定”规定从2006年起每个缔约国每年可至多申报两项,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自2006年以来,我国以每年以1——2项的速度在申报。到2021年,我国世界遗产达56,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4,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二、云南的世界遗产

(一)丽江古城——战略重地与崎岖地势巧妙结合,融汇多民族文化特色

丽江古城(The Old Town of Lijiang)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距云南省城昆明约500公里。 因金沙金流经其境,“金生丽水”而得名丽江。古城始建于13世纪后期,现全城面积约3.8平方公里,居民约6000户,25000人。是中国唯一没有城墙的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丽江古城作了如下评价:它“把经济与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杨。……古老的供水系统,……纵横交错、技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世界遗产精神》,第251页,刘新静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4)

丽江古城夜景

丽江古城街道依山顺水面建,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代表。四方街的四角延伸出四条大街,即七一街、五一街、兴义街、新华街,四条主街道又延伸出许多街巷,如此,形成了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渐外延的街道布局。

古桥是丽江古城的重要内容,在城区玉河水流上,共有木板桥、古板桥、石拱桥等354座,密度约为93座每平方公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四方街以东的大石桥。它由大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属双孔石拱桥,拱圈由板岩石支砌而成,桥面由花石彻成,桥长约10米,孔宽约4米。因桥下河水中倒映着玉龙雪山,所以大石桥也被称作映雪桥。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5)

木府是位于古城西南隅的一座辉煌宫殿建筑群,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曾经的衙署。木氏自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在西南诸土司中 “知诗书好礼仪”而称道于世。木府始建于元代,在明代曾呈现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世界遗产在中国》第37页,陈来生主编,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的景象,清末,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1998年重建后的木府占地46亩,大小房间162间。

(二)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于2003年1月被遗产委员会批准为自然遗产,列入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三条大江在此区域内并行奔腾,由北向南,途经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世界遗产精神》,第271页,刘新静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三江并流地处东亚、南亚、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并肩向南奔流直下。雄伟高大的高黎贡山、云岭、哈巴雪山、玉龙雪山自西向东排列,由北向南而下。大河与大山交错相割形成独特而复杂的地理地貌。多样性的生物、丰富的人文资源、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融汇成独特而唯一的世界奇观。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6)

三江并流腹地香格里拉一角

这一区域被认为是拥有中国25%以上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事残遗群落和濒危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滇金丝猴、大熊猫、羚羊、野牦牛、黑熊、云豹、雪豹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黑颈鹤、中华秋沙鸭、斑尾榛鸡、雉鹑等。

这一区域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气候带和生物带谱十分清晰并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地区之一。它囊括了六种气候带,构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急剧起伏而复杂的地形和山体巨大的高差”,(《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三江并流》第40页,王清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为多样性的土壤类型和丰富多彩的植物群奠定了基础。如占全国90%以上的云南兰属植物,绝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区域中的迪庆高原。这一区域居“至今仍住着二十多个民族和上百种民族支系”。(《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三江并流》第10页,王清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他们聚族而居或交错杂居,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以雄奇险秀享誉世界

“中国南方喀斯特”(South China Karst)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针状喀斯特,重庆武隆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总面积约1460平方公里。“中国南方喀斯特”在2007年6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全票通过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距云南省府昆明约70公里。石林涵盖了世界上众多的喀斯特类型,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地理环境变迁形成。石林喀斯特景观以“雄、奇、险、秀”,在世界享有盛誉。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7)

石林景区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石林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发行,并已改编成了电影。可以说它是云南的一张名片。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也已名响海内外,这一诗一歌提高了石林作为自然遗产的文化魅力。

(四)中国澄江化石地——为达尔文进化论打了一个补丁

在2012年7月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澄江化石地以自然遗产身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时,离澄江化石地被发现已近30年了。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8)

1984年5月中科院古生物研究员侯光先在澄江帽天山发现纳罗虫化石,从而找到了揭开寒武纪大爆发之谜的大门。199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地质遗产名录》。2004年,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澄江化石地被列为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澄江化石地终于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澄江化石地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动物化石群,被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等。距今5.3亿年的澄江化石地的重大价值在于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五)哈尼梯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完美体现

遗产类型为文化遗产,列入遗产地时间是2013。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南(云南世界遗产概述)(9)

“位于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梯田,地处云南南部山区,绵延分布在哀牢山的山坡上。1300年前,从西北部迁移至此的哈尼人从密林中开垦出了哈尼梯田。水沟干渠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稻作梯田。哈尼人从密林中开垦出一个极其复杂的遍布山野的梯田体系。 整个梯田的面积约有1000平方千米。梯田的三大片区,即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片区,位于麻栗寨流域、大瓦遮流域和阿勐控流域,这三大片区反映出梯田所在地不同的地理地质特征。”(——中国自然遗产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