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富英的弟子现状(回忆谭富英先生)

谭富英的弟子现状(回忆谭富英先生)(1)

在纪念谭富英先生百岁诞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起“谭门”对我国民族艺术——京剧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谭鑫培老祖儿开创京剧老生行当“谭派”艺术,并流传至今,在“谭门”,都唱京剧老生,能坚守祖业,保着谭门正根儿,代代相传至今已六代,堪称世界之最!我虽然拜马连良先生为师,但谭先生也是我心中的偶像。在戏校时,我还给谭先生演过《桑园寄子》的小孩,由荀令文先生带着我们去大外廊营,这座有上百年历史的谭家老宅。谭先生留着平头,面目清秀。先生坐着,进门后,我叫了一声:“爷爷。”他看着我,叫我站在小板凳上,背着我试试重不重!在屋里先对词,后走地位。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时,记得“逃难”那场唱{二黄三眼}“走青山……”,谭先生一句一个好,冲散后,我们在[乱锤]中倒在台上,谭先生上场找我们,只听“仓仓仓”三锣,没见起范儿就又高又快特“溜儿”地走了一个吊毛,满台的好。我走不动,他背着我!

北京京剧团在马、谭、张、裘合作时,是京剧的鼎盛时期。谭先生嗓音清脆明亮,文武全才。尤其是他的拿手好戏《战太平》、《定军山》、《乌盆记》等,我追着看过不知多少遍!

“文革”中,在北京站迎接《沙家浜》样板团访问朝鲜归来,在月台上,我见到了谭先生,非常亲切,他开心地说:“爷们儿!这回该你背我了。”他那慈祥的笑容至今难以忘怀!

1976年,我从上海来京拍《游龙戏凤》时,到北京协和医院去看他,谭先生在病房里见到我,非常高兴,还不停地给我说戏,讲典故。他说:“《武家坡》上场[长锤]锣鼓不要停下来亮相,加{丝鞭}上就成了。干嘛非停住放[丝鞭]?为叫好?观众不给你叫好僵不僵?”又讲《捉放曹》为何不带“宿店”的典故:“早年,谭鑫培先生与裘桂仙先生唱《捉放曹》到‘行路’时,曹操唱到‘紧加鞭催动了能行跨下’,应该是圆场再唱下句‘黑暗暗雾沉沉有户人家’接唱‘宿店’。可裘老先生唱完上句就下了,这时谭老祖儿在台上也不能叫他,怎么办?只好接唱下句,当场现编词‘大不该随此贼奔走天涯’挥鞭下场,吹尾声了!到后台就问裘老先生,您怎么了?后边不唱了?还有‘宿店’呐!裘老先生说:‘今儿戏大了,再唱就关城门了,我骑小毛驴儿回不了家啦!’不带‘宿店’的唱法就这么留下了。”

谭先生给我说《击鼓骂曹》,祢衡的唱词中有两句:“我宁做忠良门上的客”、“不愿做奸贼帐下的人”。这是一般的唱词,他叫我改成“我宁做忠良门下的客”、“不愿做奸贼座上的人”,这一“帐下”改成“座上”,更显出祢衡的性格。又说《南天门》等等,举了很多实例。他说着,我偷偷地给录下来了,保存至今,是最珍贵的艺术资料和纪念品。谭先生一生心中有一件大事情使他很郁闷!他对我说:“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给我‘掭’(指退党)了?”

谭先生是1977年3月21日晨4点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肠癌病故的,离开我们已经快30年了!我辈赶上好时候了!能耳闻目睹这些京剧艺术大师在舞台上的风采神韵,并得到言传身教,见过真佛的音容笑貌!真是三生有幸啊。谭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文系张学津先生在人民大会堂纪念谭富英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