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我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平常教书以外,喜欢研究咱们的传统文化。当然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包括方方面面,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民间剪纸,乃至中国传统节日等等,包罗万象,不可胜数。赣南作家简心一直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写过很多关于客家文化方面的散文,譬如《尕篓》,又譬如上了中学教辅资料的《一坛乡情煨酒》,均是地道的带有浓浓客家味道的文章。毋庸置疑,简心姐在客家文化方面研究颇深,成就也颇大,至于令人艳羡。我就想。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前几个月,整理了自己十数年来的诗词散文,零零散散,汇集一处,竟也两百余页,同期,爷爷写了个自传,交代我印刷,作为家庭读本分发亲人,并特意叮嘱——自传篇幅有限,数万字不足以成书,须把我的文字整合一处印发,我没有推辞,花了几个月编辑成书印出,那天,把自己的书送给高中语文老师李华仁先生,恩师非常高兴,在其店里喝茶,聊及往事,甚是欢愉。李老师建议我向简心学习,研究客家文化或者专注于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写歌词,或有所成。听起来,感觉的确是一条路子。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

回家后,我暗暗思忖:客家文化的研究,名家多,而且自己对客家文化了解甚少,简心姐已经在这一块研究有成,近日还开通了视频号,专门研究客家话,以期一些逐渐要消失的客家俗语得以流传。她的这些客家俗语整理得很好,我再多去思索恐难有突破,更莫能超越。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这样说不很精当,却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说,我不能去研究客家文化了。其实小时候,我就听过简心作家,对她,是很崇敬的。虽近几年生活落魄得不成样子,少有闲心更多地读她的文字了,包括其他任何一位作家,都少了很多阅读,但曾经读过几篇,便对这个人印象很深,打心底里佩服。不过后来,工作后,亲友一次聚会吃饭,竟然发现玉芳姐就是享有盛名的作家简心,心里陡然一颤,原来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厉害的人,于是,心里告诉自己,等自身问题解决之后,闲下心来,一定要好好地读一读简心姐的文字,或许那如涓涓细流的暖情文字,可以再一次温暖我的情怀,让我重新看到曙光。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

我不研究客家文化了。那便研究研究传统文化。我很果断地决定了。但我同样知道,生活的巨大压力把我磨损压抑得干瘪如一片表面光鲜的甜豆,我的意志有时候被消磨殆尽,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内心是一边极力想写,一边极力抗拒,确切地说不是抗拒,而是……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惰性,也或许是空虚;或许是茫然,也或许是对人生无解的那种绝望作怪。所以终究是放弃了很多突然而来的灵感。灵感这东西就是这么怪,忽然而来,悄然而去,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再怎么也找不回来当时头脑里的感觉。这时候决定研究传统文化,是头脑清晰,生活一刻归于宁静之所思所想,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条路很长很长,就像看起来永无止境的乱糟糟的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4)

我是教语文的。初中和小学都教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并没有觉得传统文化的重要,对学生的要求,无非就是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在一夜的猛然思绪中,脑海里闪过一种情怀,我似乎忽视了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情感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当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并且不能过于生硬地去传授,而应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热爱情感,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新课程标准里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丰子恺先生,他们就非常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我挺喜欢读他们的作品,尤其是丰子恺先生的几部关于音乐故事和美术故事的书,挺有意思。现在,我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基本能力,其实都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我们现在的部编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有些甚至整合为一个单元专门学习。我想,编者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学校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视起来了,中华传统文化自然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