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治(李治并非最优秀)

纵观历代王朝的衰败,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便是因为君主无能或是怠政,最终导致社稷荒废甚至是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因此,一个王朝的兴衰,可以说与其每一任统治者(也就是皇帝)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治(李治并非最优秀)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治

纵观历代王朝的衰败,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便是因为君主无能或是怠政,最终导致社稷荒废甚至是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因此,一个王朝的兴衰,可以说与其每一任统治者(也就是皇帝)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李世民画像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便是我国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的大唐盛世中,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便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而且,事实证明他最后选定的继承人李治(唐高宗),也并非是一个能力卓拔的君主。反倒是由于过度宠幸皇后武曌(武则天),死后竟出现了“武代李兴”,李唐江山一时改姓为武的局面。

武则天画像

那么问题来了,像李世民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什么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最终,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是怎么喜欢的皇九子李治呢?难不成在他的儿子当中,就没有一个能强过李治,更适合坐这个皇位的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李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皇位的。

李恪剧照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在这些皇子当中,他最喜欢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皇三子李恪,另一个是皇四子李泰。首先,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隋朝的公主),她和李世民可以说是自由恋爱,因此入宫后自是深得李世民的宠爱。而更重要的是其子李恪又是文武兼备的全才,就连脾气和秉性也都和李世民非常相似。对此,史书上就曾有“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这样的记载。所以,当时李恪的人气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再加上许多前朝(隋朝)遗老的支持(如封德彝)。因此,虽不是嫡出的李恪,却并不是完全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李泰剧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李泰。因为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虽然他在诸皇子中排行第四,但实际上在这一方面,除了大哥李承乾比他有优势之外。身为嫡次子的李泰,可以说在“立长不立幼”和“立嫡不立庶”这方面,其他皇子从身份尊卑上来说,还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尤其是在李承乾被废之后)。

当然,相对于上述提到的那些小优势,李泰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他的才华。据记载,李泰 “善属文,工草隶”,同时还非常喜欢收藏书籍,“集书万卷,与秘府相等”。除此之外,李泰礼贤下士的行事作风,也是深得朝臣们的称赞。而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帝王,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所以,能有这样一个谦虚好学的儿子,他又怎能不喜欢呢。而且,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李泰才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甚至说他“宠冠诸王”也不为过。

李治剧照

因此,自从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对于新太子的人选,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皇四子李泰,紧随其后的则是皇三子李恪。至于,这位既没有文才,又未见武略的皇九子李治,他大概想都没有想过。然而,正所谓“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最终,这两位看似都离皇位不远的最佳候选人,在明争暗斗互相较力了一番之后。其结果却是让李治渔翁得利,不仅顺利当上了皇太子,而且还成为了新一代的大唐君主!

长孙无忌画像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会两度违背心意,最后选择了这个自己从未看好过的皇九子李治。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有一个人一直在背后帮他运筹帷幄。而这个在背后一手操作并将李治送上帝位的人,就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他的大舅哥,更是当朝的宰相长孙无忌!

这一点从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几乎已经答应立李泰为太子时,长孙无忌表示出的反对态度,便可看出一二了。

长孙皇后剧照

然而,按理来说,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作为舅舅的他应该不分彼此,无论是谁都全力相助才对。那么为什么长孙无忌却要反对将李泰立为储君呢?其实,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朝中的格局,自然就会理解长孙无忌为何做此抉择了,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因为李泰不仅聪颖,且朝中也有支持者,身边更是有自己的部属亲信。所以,如果让他当上太子,继承大统的话。自己其实没有多少拥戴之功,光靠舅舅这一点儿关系,将来必然保不住自己的权势。而李治就不一样,由于他原本就没优势,如果能将他扶上太子之位,那必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了。

李世民剧照

因此,由于长孙无忌坚持,再加上李泰关键时刻出现了失误,导致李世民最终改变了看法。于是,在长孙无忌的推动下,李治顺利成为太子。然而,李世民由于本就不喜欢李治,再加上又发现他实则太过懦弱。因此,便又动了易储的念头,据记载“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而这个时候,还是长孙无忌又一次站了出来。

当时李世民曾直言:“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长孙无忌则回答:“固争,以为不可”。李世民又问:“公以恪非己之甥邪?”长孙无忌却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最终,两人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李世民思虑良久,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此,毫不夸张的说,李治能坐稳这太子的位置,全靠长孙无忌在背后一手操作。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