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的典故(琴闻古曲广陵散的故事)

人们一般都知道“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的文学才华,却不知道他精琴艺`通音律`善作曲的音乐才华,实在不在文学才华之下。然而,这样一个奇才却惨死在司马昭的屠刀之下,临邢含恨操琴,一曲《广陵散》,表明了嵇康至死不屈服于司马昭淫威的骨气。《广陵散》是一首古曲,最早流传在东汉末年的广陵地区(即公安徽寿县),故此而得名。自小喜爱音乐,弦管丝竹样样能行,对琴犹钟的嵇康,十分喜爱这首乐曲,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了加工发展。关于嵇康如何学得这首古曲,有过这样一段传说:有一次,嵇康去游洛西,因天色近晚,就留宿在华阳亭。深夜,正在他弹琴消闲时,忽然闯进一个自称“古人”的不速之客,此人与他大谈音律,还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一下就被乐曲铿锵有力的旋律抓住了,请求客人教授,客人答应教他,但有个条件,要他发誓不再传别人,也不得说出是谁教授的。

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的典故(琴闻古曲广陵散的故事)(1)

这个故事虽然不太可信,但会弹《广陵散》的人却是事实。嵇康因弹此曲最有心得,所以历史上就把《广陵散》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后世许多琴家都认为与聂政刺韩王的传说有关。聂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父亲被韩王杀害,父亲死时,聂政尚在母腹。长大后聂政知道了父亲被害的遭遇,决心为父复仇。他上泰山刻苦学琴,并有意改变了自己的面貌和声音。10年后返回韩国,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弹琴,行人无不驻足而听,据说连牛马也停步不前。这消息转到韩王耳里,韩王于是召他进宫演奏。聂政趁韩王沉浸在琴声中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向韩王,韩王中剑身亡,聂政终于报了杀父之仇。为了不连累母亲和姐姐,聂政毁了自己的面容壮烈死去。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的典故(琴闻古曲广陵散的故事)(2)

《广陵散》所表达的情感确实与这个传说所包含的情感有不少相通之处。乐曲中的反抗精神自然引起笑傲山林的嵇康的共鸣,他把对恶贯满盈的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痛恨全都凝聚在乐曲中。司马昭很想利用嵇康的才华名望为自己服务,多次要他出来做官,嵇康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的好友山巨源因劝过他出来做官而收到嵇康的绝交信。司马昭对嵇康的拒绝自然怀恨在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嵇康终于含冤入狱。在狱中嵇康写下了《幽愤诗》作为自己的绝笔。

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的典故(琴闻古曲广陵散的故事)(3)

公元263年,一个秋天的上午,洛阳东门外,嵇康席地而坐,安详地调好弦。几声激越的高音顿时划破死寂的空气,琴声时而压抑幽愤,时而激昂慷慨。刑场上聚集的3000太学生无不挥泪流涕,感叹唏嘘。一曲弹罢,嵇康无限感慨地说:“这《广陵散》如今就要绝响了……” 《广陵散》失传了,但嵇康临刑不惧,弹琴述志的故事致函载入史册,千古流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