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

1491年12月6日清晨,在法国的朗热城堡的大厅中,一个21岁的男子和一个14岁的女子正在举行婚礼。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2)

▲位于法国巴黎西南两百多公里的朗热城堡

周围的人催促着他们加快速度,尽管这场婚礼本身已经过分简化了仪式。双方在说完婚礼证词后,又追认了一份“对赌协议”——安妮将布列塔尼公爵领的统治权给予查理八世,而如果双方无子嗣的话,先去世的一方要将自己的领土给予对方统治。简而言之,这是一场生育与寿命的比赛。

伴随着四周人群的欢呼声,21岁的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和14岁的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娜正式缔结为夫妻,同时结束了5年之久的法布战争,至此后布列塔尼就一直是法国的一部分。

布列塔尼东端虽然距离法国心脏巴黎仅仅两百多公里,也与法国其他部分都同在一片大陆上,但其文化与法国迥异,有“小不列颠”之称。

在2015年法国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时,只有布列塔尼和远离法国本土大陆的科西嘉岛保持不变。用布列塔尼人自己的话,“因为法国政府不敢动布列塔尼”。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3)

▲布列塔尼的一种风笛乐队演奏(当地称为“巴噶特”)与苏格兰风笛有些许相似

地图上和法国其他区域浑然一体的布列塔尼,为何是法国大家庭中的另类成员?布列塔尼从“小不列颠”走向法国的过程,又经历了些什么?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4)

▲法国地区划分,红色为布列塔尼地区


一、布列塔尼,法兰西的“小不列颠”

布列塔尼古称“阿莫克利”,坐落于法国西北部,是一块自大陆向海洋突出的半岛,其三面环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布列塔尼人又名“布列吞人”,其起源是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中的一支。

在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晚期时,不列颠岛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周边“蛮族”的防御能力,岛上不断受到皮克特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和盎格鲁人的入侵,布列吞人此时便开始从不列颠岛逐渐向布列塔尼半岛迁徙。

随着布列吞人持续迁入,六世纪时当地的名称已从阿莫克利变成了“布列塔尼亚”。在法语中,布列塔尼(la Bretagne)与英国———大不列颠(la Grande Bretagne)实际上共用了同一个名字Bretagne,体现了布列塔尼与不列颠的关系。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5)

▲公元6世纪左右布列吞人南迁的路线图(粉红色部分为布列吞人聚集地)

中世纪的布列塔尼可谓是夹缝求生,始终面临邻国势力的挤压。法兰克王国、维京人、海对岸的英国人都对这块土地有所贪图。

尽管布列塔尼人以英勇的精神坚持了独立,但它还是不得不总依靠于某个大国,布列塔尼时而是法兰克国王的附庸,时而又依附与英格兰国王。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6)

▲公元五世纪到七世纪初,法兰克人的扩张形成了今天法国疆域的雏形,但唯独布列塔尼地区未被法兰克人囊括

到了中世纪晚期,得益于法兰西混乱的政治局势,布列塔尼在此时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公国。作为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保持中立的交换,法兰西国王允许布列塔尼不向其宣誓效忠。

布列塔尼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努力从各个方面摆脱法兰西的影响。布列塔尼此时的统治者是蒙福尔家族,其努力宣扬布列塔尼民族感情,资助编写“圣布里厄克的匿名者”、“布沙尔”等布列塔尼编年史书,试图将布列塔尼民族与希腊历史、凯尔特神话、基督教等等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尽可能将布列塔尼与法兰西撇清关系。

在封建法规方面布列塔尼人也可谓大逆不道。中世纪法国国王之所以能够居于各个领主之上,关键就在于其拥有“专属王权”——既一套国王才能拥有的仪式和各种权力,而布列塔尼人则不断的在挑衅这个底线。

尽管布列塔尼领主只是一个公爵,但他加冕的排场却胜似国王。同时布列塔尼公爵还行使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铸币权和外交政策,几乎是一个独立王国,仅仅象征性的对法兰西国王臣服。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7)

▲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的葬礼

而法国由于陷入与英国的争端,也就长时间对布列塔尼人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453年法国彻底收复诺曼底,百年战争至此结束。此时的法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这块不听话的土地——布列塔尼了。

布列塔尼原本有英格兰与弗兰德斯(大致位置是现比利时的西部沿海地区)两个盟友,但15世纪末两者国内都爆发了政治危机,无暇顾及布列塔尼。加上此时的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二世年事已高,且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儿安娜,整个公爵领面临继承危机。

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便趁此于1487年对布列塔尼宣战。结果开战后不到一年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二世便撒手人寰,直到死前也没能为女儿安妮定下一门可稳定政局的婚事,安妮只能匆匆即位。

安妮即位后延续了父亲的政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订婚,以求用强力外援来保障布列塔尼的独立。

但这一行为反而激怒了国内的政治势力。布列塔尼的实力派封臣纳瓦尔公爵也想与安妮联姻,此时企图落空后恼羞成怒,主动打开自己驻守的南特城大门迎接法军,查理八世因此不费一兵一卒进入布列塔尼领地。

随后法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布列塔尼的各主要城市。布列塔尼还是难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王国,被迫接受了查理八世提出的联姻要求。但因安妮和马克西米利安早已订婚,查理八世和安妮的联姻就显得不是十分具有合法性,因此只能匆匆完婚,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双方大婚的一幕。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8)

▲描绘法国国王查理八世与布列塔尼安妮公爵夫人结婚的蜡像

经过这一番堪比狗血大剧的操作后,法国终于初步确定了对布列塔尼的控制,并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不断强化它。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9)

▲十六世纪初的画作中的安妮女公爵(画中坐着的红衣女子)

十四岁就结婚的安妮女公爵,一生命运多舛。在查理八世去世后她又嫁给了其继任者路易十二,她共流产9次、夭折了5个孩子,只有两个女儿健康长大,这也导致布列塔尼最终被法国王室瓦卢瓦家族统治。


二、同化与融合,共和时期的“法兰西化”

尽管查理八世以武力控制了布列塔尼,但总的来说封建时期的君主们在对待布列塔尼时还是小心翼翼的。查理八世在征服布列塔尼后大大降低了公爵时期的炉灶税税率,以此笼络民心。

而查理八世的继任者路易十二则更谨慎温和,不仅在诏书中多次强调布列塔尼的“特权、免税权和自由”,甚至还为法布战争时期受到损失的贵族提供补偿,并且大量给予升迁和发财的机会。

从文化上看,布列塔尼和法兰西的交流其实早已开始。出于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布列塔尼的贵族以及上层社会基本都会说法语。

1539年法兰西国王颁布《维莱-科特莱敕令》,规定全国的行政、司法文件必须要用法语书写。而布列塔尼地区之前的公文体系皆使用拉丁语,因此这种变动并未太多影响布列塔尼的文化独立性,顶多代表着法语取代了拉丁语的书写地位,而当时的一般百姓几乎是从来不会接触到这些的。

布列塔尼语作为一种交流语言仍然被普遍使用,甚至到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布列塔尼地区法庭的出庭人仍有70%需要翻译,其影响力之微弱可见一斑。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0)

▲《维莱—科特莱敕令》,主要确定了法语在行政及司法中的官方地位

布列塔尼真正的“法兰西化”要到法国大革命后才猛烈进行。18世纪末法国爆发大革命,资产阶级政党雅各宾派上台掌权,其秉承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理念,而“平等”就代表着没有人或地区是特殊的,包括地方的民族特性和语言。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1)

▲1792年布列塔尼的叛变分子被法国国民警卫队逮捕

雅各宾派这种激进的“平等”观念下,布列塔尼独特的政治地位开始消失。

雅各宾派将法国全国划分为83个省,布列塔尼被一分为五,作为政治整体的布列塔尼就此消失。同时设立新的司法机构,布列塔尼原有的法院全部被撤销。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2)

另一方面雅各宾派还激进的反对宗教势力,对宗教人员加以严厉限制,这在宗教情绪浓厚的布列塔尼激起了不小的反弹。

1870年法国再次建立共和政体,称为“第三共和国”,布列塔尼的独特性在这时受到了更大的挤压。


三、反抗与新生,布列塔尼的“大区化”

但布列塔尼人并非只会逆来顺受,他们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

近代布列塔尼的民族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曾活跃一时。1930年,“布列塔尼自治主义党”在当地亮相并参与选举,但结果却是惨败而归。

不久后这个政党一分为二,其中较为活跃的一支“布列塔尼民族党”在二战中采取了投机主义态势,希望在德法两国的战争中获取利益,靠当骑墙派来争取布列塔尼独立。

但直到1940年法国投降派的维希政府成立(可以简单理解为东亚的汪精卫伪政权),他们的诉求也并未被满足,占领布列塔尼的德国人也并无兴趣扶持一个傀儡政权。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3)

▲二战时德国在欧陆大西洋沿岸修筑了一系列堡垒群,被称为“大西洋堡垒”,布列塔尼也在其保护范围内

二战结束后,法国重新建立了一个有力的政府,布列塔尼的民族运动因此出现分化,一派认为应当在法国的框架内寻求某种自治,另一派则转向了更为激进的独立建国主张,并最终演变为恐怖组织。

20世纪50年代,法国兴起了一股“大区化”运动。其主张将一些省份合并为一个“大区”,以平衡和协调各地经济发展,布列塔尼便是积极推展这一运动的主力军。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4)

▲近代法国被划分为96个省,过于细碎的行政规划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但随着50年代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成立,法国政府形成了以民族主义、集权主义以及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戴高乐主义”。

在这一意识形态主导下,划分大区,将细碎的地方权力相对集中,形成稍微强大的地方势力,这在当权的戴高乐主义者来看是不可接受的,布列塔尼的“大区化运动”便因此停滞了下来。

而更为激进的独立派此时开始使用非常规的斗争手段——恐怖袭击。1966年“布列塔尼解放阵线(FLB)”成立,其成立受到“爱尔兰共和军”启发,频繁使用恐怖袭击来表达政治诉求。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5)

▲一名爱尔兰共和军士兵。爱尔兰共和军政治上主张收复北爱尔兰,主要使用恐怖袭击手段表达政治诉求

在成立后的第二年,该组织就策划了三起袭击,随后更是越来越频繁,仅在1978年一年内,该组织就实施了28起事件,组织一直活动到90年代才逐渐消声觅迹。

回到“大区化运动”上看。真正促成其实施的是西方社会80年代开始的普遍自由化改革,大量国有资产被私有化,同时政府公共职能减少,也无力维持高度中央集权体系,放权的“大区化”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6)

▲“大区化”改革后的法国行政规划,多数省份被合并在一个大区内

布列塔尼终究只是一隅之地,难以在强大的法兰西面前始终保持自我。从布列塔尼融入法国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现代法兰西民族塑造的漫漫长路。

法国跟西班牙的边境(法国本土上的小不列颠)(17)

▲布列塔尼人口最多的城市——雷恩市

布列塔尼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夏多布里昂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

“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他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这墓志铭似乎不仅仅反映夏多布里昂本人的一生,更像是布列塔尼的历史——从小不列颠古老的文化中走出,踏上法兰西的彼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