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战争史(从历史上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视角)
历史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世界的一场大战,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斯巴达战胜了雅典,从此奠定来强国的地位。
一直以来斯巴达作为陆上强国,但在对抗雅典的时候,他们改变来以往的战略理念开始建立海上力量,通过海陆配合的方式战胜了雅典,并影响了古希腊世界的政治格局。
伯罗奔尼撒战争路线图
海权的争夺是世界军事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而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因此海上力量的强弱直接会影响国家的兴衰。基于此方面的考虑,在面对海上强国时,斯巴达也相对做出了战略调整,组建强力的海上力量。
那么,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战争中又有哪方面的优势劣势?为什么斯巴达要用刚建立不久的海军对抗成熟的海上强国雅典?从古至今,为什么发展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一环?
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的形成- 自然环境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水文以及气候会衍生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不同的人类族群。雅典和斯巴达虽然都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双方的距离不到200公里,但独特的自然环境让两个城邦国家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
雅典城邦位于阿提卡半岛,三面环海,绵长的海岸线使其具备了发展海上贸易的天然优势,而城邦周围虽然是丘陵,不适合种粮食,但却可以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另外,山上的石料、银矿和陶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来有利条件,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雅典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海洋城邦。
雅典地理位置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除了南面靠海外,其余三面环山,即便南面是海洋,但沿岸到处是礁石,使得航行船只受到极大的阻碍。“斯巴达”这个名字在希腊语中原本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的意思,城邦周边的土壤与河流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在长时间发展后,斯巴达成为了一个农耕为主的陆地城邦。
- 社会环境是推动国家战略重要的因素
公元前16世纪,爱奥尼亚人进入阿提卡半岛和当地的皮拉斯基人杂居,最后形成来雅典氏族部落。公元8世纪,王权开始衰落,政权由氏族贵族掌权,平民们无法忍受剥削,氏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成为来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工商奴隶主的实力开始不断增强,他们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雅典慢慢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海外扩张和注重商贸以及强调海权等思想形成雅典人的共识。而相比之下,斯巴达人的表现比雅典人更为激进。
公元前12世纪,斯巴达人南下定居拉哥尼亚平原,他们在扩大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引起原住民的反抗。于是被镇压后的原住民成为了奴隶,而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扩大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领土。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下,内陆扩张和强调陆权成为斯巴达人最为核心的思想。
- 战略选择决定国家未来走向
国家战略的选择是综合考虑战略中的各方面因素,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和合理选择。而战略选择是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其深刻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雅典的地缘环境适合向外发展,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口资源让其有着天然海上力量优势,而贫瘠的土地只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需求,所以雅典的海上交通线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为此,雅典的必须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而向外扩展,建立海上霸权。
斯巴达的地理位置比较闭塞,不易通过海洋向外扩张,自身的土地条件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斯巴达并不担心外患的威胁,反而是国内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稳健的陆上霸权是斯巴达的战略方向。
斯巴达地理位置
在双方都有正确的战略选择下,雅典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而斯巴达也有无人可挡的陆上力量,两个希腊世界的城邦成为了当时的“双雄”。
海权和陆权的较量原本地理条件的原因使得一个向外一个向内发展的国家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双方都相安无事各自发展,但一颗石头搅动了一池春水。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向希腊发起进攻,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等领域,波斯帝国都远胜希腊世界各个城邦。面对强敌压境,各城邦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波斯帝国,于是便结成提洛同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也加入其中,与民族共存亡。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中,斯巴达和雅典利用自身的优势,最终将波斯帝国挡在门外。在希波战争结束后,斯巴达退出提洛同盟,与原来的盟友结成伯罗奔尼撒同盟,至此古希腊世界两个最大同盟开始形成对立局面。
面对雅典的实力愈来愈强大,斯巴达方面开始恐慌来,而利益冲突和相互猜疑更是让两大同盟的摩擦加速升级。于是,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正式打响。
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时,双方都以自身的优势攻击对方,采用“非对称”战略。雅典最初采用的是“伯利克里战略”,也就是以海制陆,在陆上坚守城池不跟斯巴达陆军正面对战,只派出海上舰队骚扰伯罗奔尼撒半岛附近的海域。其目的就是阻止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海上交通运输,迫使斯巴达求和。
而斯巴达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从陆地进攻阿提卡半岛,离间提洛同盟内部成员,试图孤立围困雅典。双方的“非对称”作战看似简单有效,但其实都没有造成多大的效果,更是无法有决定性的胜利。雅典虽然封锁来科林斯海湾,使得伯罗奔尼撒海上力量难以发挥,但斯巴达依靠本土资源自给自足。
而斯巴达送陆上包围来阿提卡半岛,但面对雅典的海上运输也只能望洋兴叹,双方的战斗直到进入了僵持状态无计可施。
雅典海军与斯巴达士兵战斗画面
想要获得战争胜利,唯有在对手最擅长的领域击败他。随着战局的发展,雅典和斯巴达都明白仅靠单方面的优势是无法击败对方的。于是,他们便开始探索如何获得海陆双权。雅典选择向西西里发起远征,因为西西里岛上人口充裕,可以为雅典发展陆上力量提供兵源,但不幸的是西西里远征难度完全超过了雅典的预估,最后不仅没有实现计划,还被赶来的斯巴达军队夹击,几乎全军覆没。
斯巴达方面则向曾经的敌人波斯帝国寻求援助,波斯帝国虽然被提洛同盟赶出欧洲,但却一直渴望得到地中海的控制权,所以这场伯罗奔尼撒战争为其提供了一次机会。波斯的支持打破了雅典和斯巴达的平衡,在资金、兵源和军备的支持下,斯巴达建立了足以匹敌雅典的海上力量。
公元前405年羊河口之役,斯巴达全歼雅典舰队,彻底摧毁来其海上力量,最终在这场战争中斯巴达获得了胜利。
从陆权走向海权的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发展海权的国家大概可以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比如雅典、西班牙、荷兰、英国等都是海洋性比较明显的国家,他们凭借地缘优势发展海上力量对外贸易和拓展海外殖民地,来缓解国内生产压力。
古代荷兰军舰
后天型的有斯巴达、法国、德国、美国这些陆地性比较明德国家,主要特点就是国土面积大,大陆和海洋接壤,自然条件优厚并可以自给自足。他们陆地军事力量强大,在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以陆权作为支撑,向海外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发展海权,地球的表面积有71%是海洋,这也是沟通世界各国的网络,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展海权是众多国家崛起的第一步。
公元前15世纪后,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海洋成了各国争夺的焦点。1511年马六甲海战,葡萄牙确定海上霸权;1529年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与葡萄牙划分海上势力范围;1639年唐斯海战,荷兰击败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1676年奥古斯塔海战,荷兰被法国取代;1692年拉和岬海战,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唐斯海战画面
在以上的海战中,足以说明海上霸权的交接就是地区主导权的更迭,更是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势力的表现。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不但可以保障国家的外围安全,还能切断对方海上运输线骚扰敌方的经济,开发海外殖民地以及发展海上贸易来提升国家经济。
随着科学技术和作战理论的提升,现在战争已经从传统海陆平民发展到陆、海、空、天、网、电等多维空间。但海洋仍是目前唯一可以同时实现长期维持军事存在和远程大规模兵力投送的领域,还是具备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即便是现代战争,海洋仍具备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远洋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也是国家战略重点。而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具有来高度的一致性,这种共识共同构筑绝对的海上霸权。即便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海上主导权是一国强盛的重要标志,也是走向国家强盛的最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