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

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1)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辛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公丁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现在大多为了加强疗效,增设预伏(初伏前10天)和加强(末伏后10天),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2)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3)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4)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

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

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俞(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

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5)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6)

四、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苏合香、松脂粉、公丁香、冰片、川贝、北细辛、白介子、甘遂、等量药。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同时贴敷。

五、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公丁香,生姜汁适量。

治法:

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7)

六、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威灵仙、防风、生川乌、草乌、马钱子、白芥子、黄芪、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各等量混合研为细末,加生姜汁调和。

取穴:大杼、命门、身柱、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

治法:将前上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三伏贴常用配方治什么病(三伏贴常见病配方大全)(8)

特别说明: 三伏贴贴敷的适应症主要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注:若三伏贴贴敷后有些许不良反应,请遵医嘱。注意贴药时间,否则易出现发疱,感染,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禁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