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生活你会觉得心灵放松(城市之光有走的理由)
回顾一些早期的喜剧电影,不难发现,那些以滑稽见胜的喜剧电影不过是以夸张的情节和失态的行为来引人发笑而已,内容往往也是苍白无趣的。
在卓别林的电影中,喜剧元素的运用却截然不同,在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我们总能感受到深邃的思想和严肃的人文关怀。
他所塑造的流浪汉形象,是他对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世界思考之后的结果。在这个光彩夺目的“流浪汉”的躯壳下,隐藏着一个艺术家的灵魂。
时至今日,我们谈论起卓别林时,总会记得他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也会记得他电影中的爱与希望。
最近,重温了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这是一部三十年代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卓别林依然是以观众熟悉的流浪汉的形象出现的。
然而,这部电影中的流浪汉不是他之前作品中的人物的复制,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电影将流浪汉与卖花女之间浪漫的罗曼史以及流浪汉与富商之间的闹剧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
1.
虽然清楚《城市之光》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的电影,但我还是喜欢电影中的爱情桥段。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城市之光》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流浪汉对眼盲的卖花女一见钟情,但身份的卑微让他不得已隐藏起自己原本的样子。
在各种滑稽和误会中,流浪汉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当盲女需要治疗眼疾的时候,流浪汉想尽一切办法为她筹集手术费,他甚至通过拳击比赛的方式来赚钱。
瘦小的身躯在拳击场上遭到猛烈击打,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给心爱的人赚钱治病。
在这部电影中,卓别林扮演了一个卑微但伟大的角色,他卑微,因为他是一无所有,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他伟大,是因为他的眼里有一道叫做爱情的光。
在流浪汉的帮助下,卖花女治好了眼睛,并且开了一家体面的花店。
此时,卖花女沉浸在想象之中,她幻想着帮助自己的人,她默默地期待着,正如经过一冬等待绽放的花朵。
一些时日之后,流浪汉出现了,他不是风流倜傥的阔绰公子,只是一个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流浪汉。
卖花女第一次见到他时,她就认出他了,她不是依靠自己的眼睛,而是自己的感知。
“现在你能看见了?”
“现在我能看见了。”
这个世界最浪漫的表白从来都不是“我爱你”,而是我能看见时,恰好你在。
卖花女看见了这个世界,也认清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世界上真正能够给她同情和帮助的并不是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而是和她拥有一样命运的人。
2.
《城市之光》里的卓别林,总是让我想起少年时代。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那些在唇边却无法言说的青涩情感。
那时的少年总是在女生面前假装自己的成熟和勇敢,他们搜集各种英雄主义故事,掐头去尾之后,编成自己的故事。被揭穿之后,恼羞成怒,扭打在一起。
他们骑着车穿过大街小巷,炫耀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其实,他们不过是骑车路过而已,只是为了表现出自己见多识广。
纵使他们做的事情让人啼笑皆非,却总能在心仪的女孩儿最需要帮助时,出现在她们的身边。
这些小小少年的初恋往事,是每个人心中都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时过境迁,回忆起来,虽然早已忘记了那些少年的模样,可那时的赤诚和勇敢依然让人感动。
以前看《城市之光》看的是流浪汉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对抗,可如今,我们正在步入那个被流浪汉所不齿的社会。
今天,我们谈论爱情,就像在谈论别人的故事。
成年人的爱情变得复杂,单纯的情感被嵌入一个个复杂的生存法则之中,“趋利避害,门当户对”成为感情的前提。
正因为感情不再简单和纯粹,所以《城市之光》中的爱情故事才显得弥足珍贵。
流浪汉和卖花女的爱情,看似荒诞滑稽,难道不正是对现实主义爱情的讽刺吗?
当镜头定格在流浪汉难以掩饰的笑容上时,你会看见,流浪汉眼中的那道光。
3.
勒.克莱齐奥在《流浪的星星》里写道,“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但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流浪汉和卖花女的相遇何尝不是这样,兜兜转转,百转千回,幸好还能遇见。
卓别林的电影有一个共性,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他依然相信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所以,他的电影虽然让人觉得心酸,但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治愈系的。
艺术不说明真理,只讲述故事,用故事来证明真理。
《城市之光》里有两座城市,一座是流浪汉和卖花女的城市,一座是富翁的城市。
在富翁的城市里,金钱和权力是永恒的上帝,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巧取豪夺。
他们快乐吗?如果快乐,又怎会在醉酒失意时选择自杀,又怎会被流浪汉搭救,又怎会良知突现想要帮助流浪汉。
《城市之光》里有太多的故事等我们去了解,不只有黑暗,不只有爱情,不只有世俗......还有我们渴望的那道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