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让很多人走出了视野(他讲历史引人入胜)
民国以来,史学界大师辈出,大师们的文章风格,大约可分为两种:一是学术性文章,面对的是专业人士,常以文言或文白相间行文,论证环环相扣,令人拍案叫绝!如陈寅恪、钱穆、邓之诚等;一是通俗性文章,面对普通大众,文字通俗易懂、譬喻精妙绝伦,观点也不落窠臼!如顾颉刚、黎东方、陈衡哲等。
黎东方先生被称为“民国通俗讲史第一人”,抗战期间在重庆卖票讲评“三国”,票价翻了六倍,仍供不应求,引起一大阵轰动。上世纪90年代,其作品在大陆再版,赢得读者的好评。今天介绍一篇他讲述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将中国历史讲得引人入胜,同时又发人深省的。
黎东方(1907—1988)
他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为梁启超关门弟子。1931年(24岁)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上世纪40年代初所著《中国历史通论》,为教育部指定大学教材。抗战后,先后在国内外多所大学任教。上世纪60年代在台湾出版《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等书,所创“细说体”讲历史,深入浅出,颇受读者欢迎。译有美国探险家Roy Chabmen Andrews 的《戈壁考察记》等著作。
中国历史的轮廓本文发表于1947年《群言》杂志
我们中国的历史在世界上现存的独立国家之中,可算是最长的了(只有埃及似乎比中国还古,但是今日的埃及人,并非古代埃及人的正统苗裔)。就拿埃及来说,估计她的历法开始于纪元前4241年,到现在已经有6185年,似乎比我们的5000年历史稍长,但是中国的历史实际上不只有5000年。
一、中国历史有五千年吗?中国的历史究有多长,倘从周口店的北京人遗骸说起,可算是已经有了50万年了。那时候属于所谓“始石器时代”,我们绥远省的西南部与四川省的拱县都发现有遗址,在其后便是新石器时代,西至河西走廊,东至辽宁、朝鲜,有若干同类的器物出土,证明其时的中国文化业已形成,而且分布甚广。
文字的发明,正是新石器时代的事,我们还不曾找到夏朝及其以前的具有文字的遗物,因此我们尚难断言,中国文字是否在夏朝以前已有,或到了商朝才开始发明。单就商朝甲骨文上的刻文来研究,文字已经很整齐而抽象,不像是刚刚发明,或发明了才有二三百年的东西。
甲骨文
普通所谓“有史以来”,是指的有了“文字的记载”以后,那么中国的历史便应该始于商朝了(就今日的历史学界的成就而言),这样,中国的历史便不足4000年,不能称之为5000年,埃及的历史不能有6000多年,因为历法的开始未必即是文化的开始。
历史二字的意义,久已扩充到从“有了历史事实以后”算起,不再从有了文字记载以后算起。
反过来说,我们采取最严格的态度:要有了“信史”才算有历史,并且不单单要求证物,也要求准确的年代。那么中国的信史是开始于公元前841年,即而因周厉王被逐后的共和元年。希腊的信史,比此晚65年(公元前776),罗马的信史,比此晚332年(公元前509)。
除了最长以外,中国历史的另一特点就是绵延不断。法国的历史(学家)考第文(Henrc Codier)曾经特别强调此点。
我们自从有了历史以来,记载就不曾中断过,尤其是自从鲁隐公三年起(公元前720)每一天的甲子都可以顺序排列下来,直到今天。在时间的计算上,我们中国的历史,最适宜于作为世界各国历史的共同骨架。
欧洲的历史分为上古、中世、近代。上古包括希腊、罗马,把希腊以前的近东诸国遗漏了;中世起于西罗马之灭亡(476),终于东罗马之灭亡(1453),着眼于日耳曼人之侵入,与土耳其人之西来,把当时最重要的阿拉伯帝国所施于地中海南岸及西班牙半岛的影响忽略了。近代是诸强崛起,轮掌霸权,也缺乏一个中心。这些强国都是迟至中世才建国的,根本与上古无关。
惟有中国的历史,从埃及、巴比伦的以前已经开始,由始石器,而旧石器、新石器、铜器、瓷器、电器,绵延不断。五帝以前,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后,有夏朝以次(按照先后次序)22个连接着的朝代,248位连接着的帝王,最后便是民国。
哪22个朝代呢?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梁,唐、晋、汉、周、宋、元、明、清。哪248个帝王呢?从大禹到溥仪。
倘若我们也要把中国的历史分成三段,则汉以前属于上古,元以后属于中世,明以后属于近代。比起欧洲历史分段稍有不同。
二、先秦简史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由散居的氏族逐渐团结造成一个极富强的国家。
(按“三皇五帝”在不同的古籍中,人物有差异,此不赘述。)
黄河下流的三角洲,最便于氏族的发展,此地最先产生大的氏族与氏族的结合体:部落。部落中的佼佼者被后人推称为三皇,太皞氏、少昊氏、神农氏。
神农氏统帅了一个很大的氏族同盟,而且统率了很久,取而代之的是轩辕氏的黄帝。
当时做盟长的,已有很大的威权,被称为神。黄帝便是黄神,继承黄帝的是颛顼,为高阳氏的族长。正如黄帝一样,他也是以一族族长的资格,为同盟诸侯的领袖,在他以后高辛氏的帝喾,陶唐氏的帝尧,与有虞氏的帝舜,都是如此。由黄帝至帝舜,合起来称为五帝。
大禹像
大禹是夏后氏的族长,他的身份原与五帝相同,只是他造福于人民的地方太多。他治好黄河,又开辟不少沟渠。他一生很积极,因工作而纠结了大量的助手于自己的周围,就自然地享受了超过五帝所享受的威权,这威权一直继续到他死以后。
他的儿子“启”便不仅继承了他的族长地位,而且继承了他的盟长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朝代于是产生,它比起以后的朝代来要脆弱得多。传到了启的儿子太康,就暂时丧失了盟长的地位了,取得太康而代之的就是有穷氏的后羿。后,也是君主的意思;是男子,不是女子。伍子胥说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事实上,代为盟长,而表面上扶立起太康的兄弟仲康,以与太康对峙。
仲康死后,仲康的儿子“相”,继为傀儡。这时候后羿自己已为部下寒浞所杀,寒浞不是有穷氏的分子,而是另一氏族,伯明氏的“谗子弟”,他杀了后羿之后,娶了后羿的太太,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浇”,另一个叫做“豕壹”。浇杀了帝相,而帝相的太太逃回娘家有鬲氏,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成人,便以一成之地(十里见方),一族之众(500人),起兵灭浇,中兴夏室。
少康再建夏朝,正有光武再建汉朝一样,等于创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少康以后,一系相承,维持了4代。其后便有的帝不降至帝孔甲之间兄弟叔侄相争的内乱。又过三代,便是众恶所归的夏桀了。
夏桀的罪名之一是“武伤百姓”。当初神农氏丧失霸权的时候,罪名也是“侵凌诸侯”。他之所以失败,除了“暴虐无道”以外,是否也由于超越了盟长的权限,企图增进自己的威权,大可注意。
商汤
代他而起的成汤,以11次的用兵取得天下。当初禹做盟长,似乎未靠打仗。成汤不但革夏朝的命,而且打平的那些不愿承认商朝的受命的若干部族,结果是商朝比夏朝巩固,夏朝仅有471年,而商朝却有629年。
商朝在前半期也是迁徙无定,与夏朝相仿佛,到了盘庚迁殷以后,开始定居下来,由游牧而趋重于农业。中央有了固定的王畿,这王畿传到末了一位,商王受的时候,包括有鲁、卫、宋三国合起来的面积。
周是第三个朝代,它的王岁比商朝的还要扩大:东至郑州西北的虎牢,西至陕西宝鸡,千里之称,当之无愧。渭河盆地,连着伊洛盆地与河阳沃野;南北又有高山作为广大王畿的掩护。周王室不仅是富,而且能强,所以在西周350余年之中(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不曾有什么打不下的叛变。
周王室也不像夏、商以氏族族长的资格,作为诸侯部落的盟长,它是以一个强大国家,控制甚多弱小的国家,其中有些是游牧的、有些是农业的。它又分封了很多子弟功臣插在东方及南北的若干国家之间的空隙(当时荒野甚多,此国并不与他国一定相接),或是建立在若干灭了的国家废墟之上。
周王室控制了渭河与黄河的下流,但是他控制不到中国北部草原地带的若干部落:赤狄、白狄、玁狁、犬戎,犬戎由泾河的上流侵入,占领镐京(陕西长安)。
周初封建图,图片来源:程光裕、徐圣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上册)》
从此,周王室的王畿仅余潼关以东的一半,要依靠比较强大的晋、郑两个同姓诸侯,它才勉强保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室的实力大大不如从前。第一个与它为难的便是曾经夹辅平王,做过中兴元勋的郑国。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竟与周平王的儿子周桓王开战,以诸侯资格来对抗天子。站在周桓王旗帜之下的仅有虢、卫、陈、蔡四国,终果是周桓王大败,郑庄公的部下祝聃射王中肩,从此以后,周王室不敢再讨伐任何一个诸侯。
诸侯们于是互相讨伐,互相朝聘。谁的力量最强,谁就能纠合若干小国在自己的周围,以讨伐其他的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是这样的人,他们被称为霸主。
春秋列国图,图片来源同上
霸主们替代了天子,他们暂时维持了列国之间的秩序,不让大国灭尽小国。他们又负担了团结“诸夏”的任务,使得游牧戎狄,不致畅所欲为。
每一个侯国的内部也相当的变化。诸侯既然不服从天子的命令,大夫也就不服从诸侯的命令。其后大夫的家臣也就不服从大夫的命令。诸侯何以能够不服从天子?由于天子已无六军,而诸侯的兵力很强。大夫何以能够服从诸侯?由于大夫们懂得把持政权,造成世卿制度。家臣们何以能够不服从大夫?由于大夫们不甚管理家务,使得家臣们掌握了经济上的实权。
家臣们多半是沦落了的贵族或支庶,属于庶人一类。庶人便是原来的自由农,在庶人以下的奴隶阶级,如工、商二者早已解放;次于工商的皂隶、舆台(指服贱役、地位低微的人)等等,到了战国以后也都成了平民。
从公元前476年开始的战国时起,在社会的结构上可以称为平民社会。比起春秋时期的贵族社会中超过农业的势力,商人到了战国末年,居然可以左右政治,而且把持朝政,吕不韦就是最成功的一例。
战国期间没有霸主。大国如有力量便可以灭掉小国,列国之间的毁灭性战争,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后是所有的列国都并于秦。
三、秦汉简史
秦时期全图,图片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他把各国的疆界都铲平,各国的历史都烧掉,各国人民的武器都没收,各国的富豪都迁到咸阳,他希望天下从此太平。他所做的,除了焚书一点以外,未尝不合于孔子所倡导的“车同轨,书同文”的理想。
可惜他所用的方法过分苛刻,一般人受不了他的太机械的约束,到了他的儿子二世皇帝,到处就掀起了革命的火焰。
二世三世的革命与汤武的革命不同,这一次不是贵族革命或诸侯革命,而是平民革命。虽则参加此是革命的或响应词是革命的,有列国王室与贵族的余孽在内,但发难人是陈涉,最后成功的人是刘邦,两人均是平民。
刘邦创立了一个400年的统一朝代。从公元前202年灭掉项羽,到公元后220年禅位给曹丕,中间除去王莽篡位的15年,刘家统治中国足有407年之久。
只有刘姓刘的才能封王,异姓至多封侯。无论封王封侯,在景帝既平七国之乱以后,都不许有封国的行政权,一切的行政属于中央,属于皇帝。
秦朝官制示意图
皇帝用什么方法来包揽一切呢?在中央,有三公九卿作为辅佐;在地方,有郡太守与县令县长层层节制。中央的官吏不敢互立门户,地方的官吏不敢割据自专。全中国划成为一个融合体,没有内战,没有土匪,人民的生活日益充裕。每个人都服兵役,人人皆兵,于是对外也颇能御侮,打平了很强悍的匈奴与西羌。
可惜东汉末年发生了宦官窃权的毛病,能与宦官对立的只有外戚。外戚执政,本也不是一件好事,但在专制的政权之下,皇帝除了相信自己的兄弟以外,只有相信母舅、岳丈与内兄内弟;每一个太后,也只有倚赖娘家。西汉的长君甚多,太后不容易当权,只有在末年成帝既死之时。东汉的长君(按年长的君主)极少,所谓太后常是极年轻的寡妇,于是外戚执政的情形几乎成为惯例。
最后一位外戚是何进,他自以为力量不够,不足以与“十常侍”为敌,非引来助手——清东郡的凉州人董卓。董卓率兵入都靖难,是汉朝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事,但在他未到洛阳以前,何进已为十常侍所害,十常侍亦为洛阳的世家公子袁绍袁术所诛。他既到了洛阳,倚仗自己的兵力,擅行废立,废少帝而立献帝。袁绍逃出洛阳,号召了各地太守与刺史起兵勤王,讨伐董卓。
太守与刺史们可以自己报兵、自己打仗,军阀割据的局面从此开始。后来他们互相吞并,剩了魏蜀吴三国。三国统一于晋,但不到十年,晋国本身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以后,有五胡乱华,五胡混成一个北魏,无可奈何与偏安江南的东晋与宋、齐、梁、陈;不久北魏本身裂为东西,总为北齐、北周,而终一于隋。
中国朝代更替表(部分)
隋能灭陈,可惜享祚极短,唐太宗做到再度的统一,传至玄宗,于安禄山造反以后又成藩镇的割据。
朝代的纷扰自不必说。北宋、南宋均未能做到统一中国的程度,北宋时有辽,南宋时有金,与宋始对峙,西边又另有一个西夏。元世祖混一宇内,有了80余年的统一,但内乱迭弊,民不聊生。
本文未完,下篇见。如图片未标明来源,则来源于网络。
2019年10月6日校正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并发布
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