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

同治三年七月,湘军攻陷天京,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结束。捷报传至京师朝野震惊,慈禧太后下旨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1)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对于清王朝而言无疑是“再造之功”,就是封个郡王也当得起,而且咸丰在世时就曾许下承诺“克金陵者封王”。然而此时的朝廷却出尔反尔,不仅没有封王爵,而且连个公爵也没舍得给。

这个事也不难理解,因为汉人封王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就是公爵在乾隆朝以后,再也没有授予汉人。况且,从清代的情况来看,凡是汉人获封公爵者,能保住爵位且传给子孙的也仅有一人而已。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2)

那么,有清一代有多少汉人获得过公爵呢?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清代异姓获得公爵的人数总体不多,加起来应该超不过一百个,至于汉人获此殊荣的就更少了。从清初到乾隆时期,共有五个汉人得封公爵,按时间顺序分别为:一等海澄公黄梧、承恩公白文选、三等公陈福、海澄公郑克爽、三等威信公岳钟琪、一等谋勇公孙士毅。

黄梧

黄梧,福建漳州人,原是郑成功的部下,镇守海澄,他于顺治十三年率众归降清廷。顺治念其有功,下旨晋封海澄公,率部仍驻海澄县。

顺治、康熙两朝,黄梧立下过不少的战功,而且他还劝降了不少郑成功的旧部,为清廷统一中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3)

康熙六年皇帝亲政,一大批前明将领受到封赏,很多级别比黄梧低很多的汉人都封为侯爵、伯爵等高级爵位,而且不少人都是世袭罔替的。为此,黄梧觉得很委屈,因为顺治帝赐予他海澄公时,并没有说明这个公爵是几等,更没有规定可以世袭罔替。

所以黄梧上了一道奏疏,请求朝廷给个说法。康熙帝这才下旨,晋黄梧为一等,准袭12次,也算是世袭罔替了。

黄梧死后,一等公的爵位由他的儿子黄芳度承袭,然而黄芳度一年多后,便在被郑经所部杀害,家口无一幸免。康熙下旨赠黄芳度郡王衔,其一等海澄公爵由黄梧兄之子黄芳世承袭,此后一直沿袭到清末。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4)

白文选

白文选,陕西吴堡人,早年是张献忠的部下,张死后跟随李定国、孙可望抗清,是一位难得的猛将,时称“跛将军”。顺治一朝,不少清军将领都吃过他的亏,连豪格、吴三桂都对他赞善有加。顺治十八年,白文选率众归降清廷。康熙元年,晋承恩公。

清代自康熙中期以后,承恩公这个爵位是专门为皇后的生父所设的。清初时期承恩公比一般的公爵地位略低,而且都不是世袭的。康熙帝在旨意中说得很清楚,白文选之承恩公,准食三等公俸禄,这就说明承恩公应该不如三等公。

事实也是如此,白文选死后,他的儿子降级承袭了侯爵,而他的儿子之后,侯爵也被停袭了。

陈福

陈福,陕西榆林人,前明武举出身。顺治朝时陈福主要在陕西、四川两地会同清军镇压农民军残部,他从基层的把总干起,一步步升为陕西提督。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5)

康熙时期,陈福参与了平定三藩之乱,引兵对抗王辅臣。然而由于当时军饷匮乏,军中将士倒戈,他被参将熊虎等人杀害。康熙帝念其功高,下旨赠三等公,他的儿子承袭三等子,并规定可以承袭九次。后来乾隆皇帝又下令,陈福子孙若三等子袭满,再赐恩骑尉世袭罔替。

郑克爽

郑克爽的名气就很大了,他是继其父郑经之后的延平王,但他这个王也是徒有虚名,实际掌权的是冯锡范。

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战爆发,水师提督施琅大败刘国轩等人,不久施琅进入台湾受降,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人皆降。

投降清廷后,郑克爽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受封海澄公。尽管清廷对郑克爽不算刻薄,但也谈不上厚待,他这个公爵有名无实,只有俸禄而无实权。而且终郑克爽一世,都是战战兢兢,在清廷的监视下度日。去世后,海澄公爵位被夺。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6)

岳钟琪

岳钟琪,四川成都人,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康熙晚年,随大将军王胤禵平定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之乱,因功升为四川提督。

雍正二年,岳钟琪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青海平叛罗卜藏丹津之乱,战后,雍正帝论功行赏,封岳钟琪为三等威信公,太子太保。

年羹尧被清算后,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手握重兵。然而到了雍正六年以后,岳钟琪受到雍正的猜忌,而且由于在与噶尔丹策零交战时,几路清军均遭惨败。

加上当时的军机大臣鄂尔泰于岳钟琪不合,屡屡在背后算计。雍正十年,岳钟琪被雍正皇帝夺三等公爵,削太子太保衔,降为三等侯爵。之后,岳钟琪再受打击。雍正十二年,因罪被判斩监候。

乾隆二年,岳钟琪被贬为庶人,准予释放。直到乾隆十三年朝廷平叛大金川遇挫,才又想起了这位闲居十余年的老将。此后的数年间,岳钟琪又参与了多次征战,屡立战功。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7)

乾隆十九年,岳钟琪在重庆征剿邪教陈昆得胜回成都的途中时病逝,乾隆帝赞其为“三朝武臣巨擎”,赐谥襄勤。但在爵位方面,没有任何表示。

孙士毅

孙士毅,浙江仁和人,他是乾隆朝著名的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本来孙士毅是一个文官,不过他曾多次在外担任督抚,且对兵事颇为精通。

乾隆朝著名的几次战役,孙士毅都有参与。比如台湾林爽文起义,时任两广总督的孙士毅就曾协助福康安进并助剿,战后以军功被加封太子太保,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8)

乾隆五十三年、五十六年,朝廷用兵安南、廓尔喀时,孙士毅再立军功,旨意绘功臣图像于紫光阁,官晋文渊阁大学士。六十年,因赞襄苗乱有功,晋三等男爵。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当年六月孙士毅卒于军中。

孙士毅一生战功卓著,死后乾隆下旨追赠一等谋勇公。而且孙生前留下遗折,请求加入旗籍,乾隆准其所请入汉军正白旗。

不过,由于孙士毅与和珅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嘉庆在清算和珅时,孙士毅也受到了牵连,他的一等公爵被夺,子孙出旗,仍归原籍。

以上五个汉人公爵,真正出自军功的仅有岳钟琪与孙士毅两人,而且除了黄梧一人之外,其他四人上的公爵都没有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说,在清代汉人封公爵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朝廷对汉人防范也最严,就算封了公爵,也不见得是好事。

清朝哪些人获得世袭罔替爵位(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9)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世代沿袭衍圣公这一爵位。但衍圣公一爵宋代就有了,清代不过是沿袭旧制而已,故此例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