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

中国的方形汉字,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字。汉字除了语言表达功能以外,还有独特的艺术欣赏功能。我国的书法艺术已经与绘画艺术一样,成为世界文艺宝库中的一支灿烂花朵。

那么,最初的汉字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呢?是谁第一个创造了这种给中华文明带来璀璨色彩的文字呢?

据说,是一个叫做仓颉的人。

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1)

仓颉在陕西洛南所创造的二十八个字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旬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著作。

《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相传,仓颉一直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搁现在的职务,那就是仓库保管员,不过是最大的保管员——可那是黄帝手下的全部落的保管员啊,责任重大。随着时间推移,黄帝部落获得的牲口、食物的储藏量在逐渐增加和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于是仓颉犯难了。

于是,便开始结绳记事。所谓“结绳记事”,就是为了把本部落的大事记载下来,便于日后查看,就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周易·系辞》记载着:“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这样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2)

结绳记事图

这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一群人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人坚持要往东,说那边有羚羊。另一个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还有一个人偏要往西,说西边有两只老虎,不及时去打就会错过机会。仓颉问他们为何知道这些消息,他们回答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仓颉心中猛然产生惊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于是,他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果我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大家都能认识的图象,这不就比结绳记事更好的方法吗?从此以后,仓颉便注意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于是,便有了“日”代表太阳,“田”代表田地,“口”代表嘴巴,一棵树是“木”,木多了就是“林”,再多就是“森”等等很多象形文字......我们如今使用的这些字,都是当时创造出来后,经过很多年的逐渐演化形成的。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都证实了汉字是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

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3)

仓颉造字图

关于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河南南乐 、虞城 、开封和陕西白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