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时当读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生得意时当读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1)

诗文赏析:

这是作者知密州第二年的事情,时年40。傅深《东坡纪年录》:“己卯(1075)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作者同时写了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这时北辽西夏,是宋朝严重的威胁。作者因和主政者王安石政见不和,外放杭州,徙知密州,时刻要表示对宋王的忠心,以求得宋王的垂念,好予以重用。这首词就是表现着愿效力疆场的忠心。

《避暑录话》记载了本词的写作经过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对苏轼贬谪生活和思想活动的了解:“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挐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上片写醉后归来。“倚仗听江声”,是从大自然的音响(天籁)之中理解到人生的真谛。亦即要求摆脱束缚,获得自由。 下片要“忘却营营”,但只能找一条消极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的消极面。传说最后两句,曾惊动了朝廷,可见作者的消极思想,是现实社会对他的压抑所造成的。

诗词的意境,往往有以理趣取胜者,从而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沈德潜说:“杜诗‘江心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说诗晬语》)理学家“以理语成诗”,没有生动的形象,无法唤起美感,因而不是有理趣之美的诗,严格说来甚至不能算作文学作品。某些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题西林壁》,作者以哲理为主宰,从而进行构思、描绘形象,尽管也有一定美感,但它们是哲理的形象化说明、富有诗意的图解,这恐怕也不能说是有理趣之美。

典故:亲射虎, 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椅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